中國音樂,大氣恢宏;學子演奏,青春飛揚。當人們耳熟能詳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優美旋律開場,來自東北師范大學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的同學們向觀眾呈現出一幅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美好畫卷。
5月15日晚,作為首屆吉林省高校文藝精品展演的精彩篇章,東北師范大學中國音樂作品專場在東方大劇院拉開帷幕。在這里,東北師范大學3個專業實踐團體——學生管弦樂團、學生民族管弦樂團、學生合唱團展現了豐厚的專業實踐成果和扎實的專業實踐能力。14首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作品,突出了演出的民族性、大眾性、普及性。
從《校園多美好》到《為幸福舉杯》,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引起觀眾們的共鳴。整場演出由4首“樂隊與合唱”作品、3首民族管弦樂作品、4首師生獨唱作品,以及1首流行演唱組合、1首雙鋼琴作品和1首鋼琴協奏曲組成。近年來,東北師范大學的師生們不斷壯大文藝創作,文藝精品和文藝人才不斷涌現。在本次演出中,《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東方之珠》即是由當代作曲家、東北師大1982屆畢業生董樂弦編配的。
在國家級和省級的重大文藝活動中,東北師大都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由在國際國內聲樂比賽中的獲獎師生奉獻的4首獨唱作品《祝福人間》、《手挽手》、《祖國我的最愛》和《把一切獻給黨》,展示了師生們深厚的演唱功底。4人流行演唱組合《相親相愛》,則以年輕而動感的旋律喚起觀眾的熱情,唱出了中國人追求和諧幸福、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心理狀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演出的另一特色,莫過于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精湛演繹——板胡與樂隊《翻身的日子》、民族管弦樂合奏《鄭成功》和新民樂合奏《京韻》將觀眾帶到優美的民族樂曲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的音樂文化呈現的豐富視聽享受。其中的《京韻》,曾多次承擔國家主辦的文化交流任務,赴美國、西班牙、葡萄牙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孔子學院訪問演出,讓世界各國的人們感知和了解了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音樂讓人們張開想象的翅膀——雙鋼琴演奏《四景圖——荊門民歌主題變奏》,以荊門的4幅景色圖畫——東寶塔影、北門飛雪、南臺鬧市以及西山落山為背景,以荊門民歌為素材,樂曲從優美寧靜逐漸發展到喧囂熱鬧,再回到安詳靜謐,展示出荊楚地區人民的生活場景,謳歌了老百姓的淳樸善良。而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則以振奮人心的音調、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充滿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畫了游擊隊健兒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斗的壯麗場景,歌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
演出在“樂隊與合唱”《為幸福舉杯》的優美旋律中進入尾聲,也使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過去長春這種文藝演出太少,票價對于我們學生階層來說,也顯得略貴。而今晚的演出使我們感到振奮。”目前在東北師大就讀音樂課程與教學論博士學位的佟賀以一番話道出很多觀眾的心聲,“東北師大樂團的成員基本都是本科生,這次演出是他們刻苦訓練成果的成功展示。而音樂的魅力,則讓更多觀眾感受到文藝的力量。(吉林日報/ 高菲 實習生 程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