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至15日, 應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的邀請,中國音樂學院由趙塔里木院長帶隊,華夏室內樂團的部分青年教師組成的代表團一行對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進行了訪問和交流,并參加了該校舉辦的為期一周的中國藝術節。在這一周中,中國音樂學院代表團參與了藝術節上豐富的不同形式的活動及演出,其中包括用中西方傳統樂器演奏的音樂會、專題研討會等。
在11月14日舉行的院長高層論壇上,趙塔里木院長做了題為《傳統民族音樂傳承的文化空間構建》的精彩演講。在演講中,他展示了中國音樂學院在構建傳統音樂體系等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豐碩成果,同時強調要繼續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合作,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做出本民族應有的貢獻。趙院長的演講引起同行們的高度關注,德國同行對來自于東方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由此為兩校接下來的合作打開了互通之門。
11月14日下午,漢堡音樂學院院長Elmar Lampson同中國音樂學院院長趙塔里木簽訂了雙方院校的合作協議。協議包括:雙方學院之間通過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活動展開緊密合作;雙方院校在教學成果上的交流;研究生層面的交流;雙方院校共同舉辦音樂會、學術交流會、講座等內容。漢堡音樂學院院長Elmar Lampson教授在他的講話中表達了對雙方院校之間交流合作的極大興趣。他說:“漢堡音樂學院與中國音樂學院以往已經開展了交流活動。這次協議的簽訂為兩院將來的成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框架。中國音樂學院是以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為特色的高等音樂教育學府,一直以來,中國的傳統音樂令我們很感興趣,尤其吸引了我院作曲系師生。”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音樂學院華夏室內樂團在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音樂廳舉行的中國傳統與當代作品音樂會。在受邀參加藝術節的中方院校中,中國音樂學院是唯一舉辦中國傳統音樂專場音樂會的院校。14日演出當晚,舞臺下座無虛席。演員們精湛的演奏技巧與豐富準確的音樂表達,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和魅力,也充分證明了中國當代音樂的創作實力。十首精選的作品展現了中國民族器樂的多種音樂風格和演奏形式。演奏曲目既包括江南絲竹《行街》、潮州音樂《浪淘沙》等中國的傳統音樂作品,還有當代作曲家譚盾先生創作的《雙闕》和我院作曲系朱琳老師創作的《江舟賦》兩首現代作品。演奏家們多次返場謝幕并邀請觀眾上臺互動,使音樂會現場氣氛高潮不斷。
除了舉辦專場音樂會,華夏室內樂團的演奏家們還應邀到當地三所中小學進行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講解和表演示范。二胡、揚琴、板胡等中國傳統樂器的演奏讓外國學生們感到欣喜和神奇,示范結束后大家還紛紛上臺近距離接觸并試奏這些傳統樂器。氣氛非常熱烈融洽。可以看得出,他們對中國民族樂器既喜愛又好奇。這一活動的意義正如趙院長所說,“我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把中國民族音樂帶到了西方國家,加深了當地青少年對中國音樂文化的了解。”此次活動令代表團成員們感嘆,各民族的文化雖然有各自的特點及習慣,但是對音樂、藝術的表達與感知是沒有國家、地域界線的,雖然中國音樂及樂器與西方樂器的形質、音色及表達方式都不一樣,但人們共同的情緒與感知是共通的。
除了演出活動外,中國音樂學院代表團還參觀了與中國音樂學院合作多年的施坦威鋼琴廠。該工廠科學的制作流程,技師們認真的工作態度,都給代表團成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師朱琳參加了在音樂節期間舉辦的作曲家論壇,并做了精彩的演講。
此次出訪活動,密切了中國音樂學院與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之間的聯系,提高了中國音樂學院在德國的知名度、美譽度,使今后兩校間師生互訪、互換以及中長期學術活動項目的開展得到了有力保障,必將對中國音樂學院今后與歐洲音樂文化的深入交流合作起到重要意義。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高等學府,我們肩負的責任及使命任重而道遠,此次德國之行是一次很好的契機,促使我們進一步探尋更多、更廣的途徑來傳播中國音樂。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向世界展示中國音樂的偉大、藝術的偉大、文化的偉大!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