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十五貫》劇照
“我好比魚兒漏網,急匆匆逃入海洋……” 43歲的聾啞人劉春紅聚精會神地領會昆曲《十五貫》通過手語“翻譯”的唱詞。她雖聽不到臺上演員的唱腔,但通過舞臺前的手語提示,《十五貫》演繹的一幅幅畫面在她腦海里呈現。4月16日,獲得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的浙江省昆劇團昆曲《十五貫》推出的手語版演出,為河南省洛陽市300多位殘疾人奉上了一場特別的公益演出。
浙江省昆劇團昆曲《十五貫》經歷了“傳、世、盛、秀、萬”五代昆曲人的傳承,在長達58年的時間里演出達1500多場。為更好地向殘疾人展示昆曲藝術的傳承成果,此次浙江省昆劇團派出了“秀字輩”和“萬字輩”兩代昆曲人同臺演繹。演出開始,當演員穿著戲服甩著水袖亮相時,臺下聾啞人或雙手高舉,或熱情拍手,表達著對演員們的敬意。與此同時,一位美麗端莊的女子也出現在舞臺左側。演員亮嗓輕吟低唱,這位女子則用手語把該劇的唱詞和情節呈現在觀眾眼前。
這部無障礙式欣賞的昆曲深深吸引了臺下觀眾。換場間隙,他們還用手語與身邊的同伴積極交流。《十五貫》中婁阿鼠的扮演者、32歲的演員朱斌說:“我的表演神情生動細致一些,肢體語言盡可能夸張一些,通過這些表演抓住觀眾,讓他們理解劇情。舞臺上下的互動很好,他們也感動了我們。”(中國文化報/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