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區定日縣30位農民演員表演的原生態舞蹈《定日諾諧》、《薩嘎甲諧》,從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50支參演隊伍中脫穎而出,在中央電視臺《舞蹈世界》欄目與中國舞蹈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舞蹈展演活動”中,以展演比賽最高分榮獲“《舞蹈世界》全明星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節目特別榮譽獎”。這是西藏和平解放半個多世紀來,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合理傳承的有力見證和一個縮影。
眾所周知,藏族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的優秀傳統文化,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使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得到了繼承、弘揚和發展。
上世紀70年代以來,自治區及各地市成立了專門的民族文化遺產搶救、整理和研究機構,對全區民間文化藝術遺產進行全面普查,將流傳于民間的戲劇、舞蹈、音樂、曲藝、民歌、諺語、故事等藝術資料搜集起來,加以整理、研究。
2005年以來,國家和自治區不斷加大對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投入力度。截至2011年底,文化部安排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累計達3258萬元,自治區財政投入專項資金近3000萬元,用于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和傳承。
隨著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各傳統行業名家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傳承和發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區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隊伍已發展壯大到2萬多人,一些瀕臨解散的民間藏戲隊得到了恢復和重建;格薩爾說唱藝人次仁占堆等幾十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事實表明,在新西藏,傳統文化不僅沒有滅絕,恰恰相反,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合理的繼承、有效的保護和大力弘揚。同時,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現代文化,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開放中得到迅速、全面的發展。西藏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以其豐富的內涵和創新的形態,深刻地影響著當代西藏人民的生活和西藏現代化的發展,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的目光,豐富著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文化,影響著世界文化。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今天西藏文化的保護、繁榮與發展狀況是西藏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也是任何一個尊重事實的人士都不會否認的。(西藏日報/益西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