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個新鮮還是權威重現(xiàn)
古樂音樂家經(jīng)常身兼演奏家和學者的雙重身份,他們對音樂的詮釋究竟是標新立異還是權威重現(xiàn),在音樂界一直飽受爭議。王紀宴稱:“我記得卡拉揚甚至說過搞古樂的人是正道走不通了另辟蹊徑。我和國外的音樂家交流過,他們表示如果卡拉揚能夠活到今天,可能就不會是這樣的看法了。”的確,有一些大師級音樂家對敢于吃螃蟹的古樂實踐有意見,但實際上這既是審美上的差異,也是古樂的本真演奏帶來的挑戰(zhàn)。王紀宴認為古樂運動特別有意義。“任何一個事物的發(fā)展,隨著社會的變遷都會產(chǎn)生適應性,需要一些有膽識的人,以追根溯源或者其他方式帶來新的認識,從而讓現(xiàn)代人更完整地理解歷史,接近真實的面貌。”就器樂而言,無論巴赫還是貝多芬,古樂的表達普遍比較活潑、清爽,擁護者認為更加忠實于原作的精神;異議者則認為喪失了個性,有千篇一律之嫌。但這都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樂團和古樂團交集的曲目,并呈現(xiàn)分庭抗禮之勢。樂迷顧超認為“古樂復古的依據(jù)并不足,所以說是復古基礎上的創(chuàng)作更準確”。對于巴赫同時代較少演出或者之前長達1000年歷史的音樂,本真演奏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甚至可說是獨一無二。
古樂在古都北京有市場
談到做古樂季的初衷,祝晶表示:“首先我自己比較喜歡古樂,而且它契合古都北京的人文氛圍,這方面的演出也少,因此在2007年我們嘗試做了一場。當時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就是來的那個音樂家她自己帶了40張CD,開演之前就賣光了。所以北京還是有一些鐵桿古樂迷的,雖然這個群體不是很大,但是穩(wěn)定增長,而且喜歡上的人就非常喜歡。基于這樣一個起點,我們從2011年開始和法國薩布雷音樂節(jié)合作,這兩年的情況都比較好。”祝晶認為,之所以古樂在北京有市場,得益于近20多年古典音樂演出在京城的壯大,“古樂本身的歷史感與時尚氣息并存是最主要的賣點。首先,世界上的古樂團雖各有所長,但均在水準之上,幾乎沒有魚目混珠的情況,往往給觀眾物超所值的滿意度;其次,古樂音樂家不少都是某個曲目的首演甚至獨家詮釋者,個個都是一肚子掌故,和現(xiàn)場觀眾交流起來十分生動幽默;第三,盡管有時候曲目知名度不高,但感染力絲毫不遜于古典浪漫時期的名曲,很多人聽后都有淘到寶的收獲;第四,古樂的演出形式更加自由多元,歌、舞、演奏以及戲劇性沒有明確的界限,可能彈著就唱起來,唱著就跳起來,不但能傳遞久遠的歷史感,也有強烈的時尚氣息”。
古樂演出市場處于初級階段
談到目前古樂在內(nèi)地的前景,祝晶表示:“目前還處于一個文化交流的初級階段,票房一般只夠支付樂團來中國的旅費。其實國際上的許多古樂團非常想到北京來,但是因為經(jīng)費的問題還存在一些難度。之所以古樂季沒有在更多城市進行拓展,當?shù)亟邮艹潭取⒂布彩钦系K,比如說古樂的演奏要用到羽管鍵琴,但是很多城市都沒有。目前古樂季的演出仍在于培養(yǎng)更多聽眾對此的興趣,本地空間仍很大。”
樂迷心目中的最佳古樂音樂會
FDU顧超:大概很難有古樂音樂家讓我做腦殘粉,杜梅斯特領銜的和諧之詩除外。聽他們的音樂會和錄音就好像是邂逅了遲來的愛,一耳傾心。
施托克豪森:去年3月7日弗萊堡巴洛克樂團演奏的巴赫《樂隊組曲》給我的印象很深,因為它是在內(nèi)地很少見的較大型古樂團的音樂會。
三晳:第一個跳入腦海的應是去年的薩瓦爾與21晚星古樂團。我頭一次在現(xiàn)場迷上一個弦樂演奏家。維奧爾琴那種細膩優(yōu)雅又古樸的聲音一下就擊中我。希望今后的古樂演出能引進巴洛克歌劇。
射手2A3:我最難忘2007年10月柯克拜的道蘭、普賽爾歌曲獨唱音樂會。期待更多元化的古樂演出,好像把各國的廚子都拉過來做飯。即便如此,古樂季依然是我每個春天的期待。(京華時報/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