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的東方藝術中心節日氣氛十足,作為今年“名家名劇月”的重頭戲,“蘭韻正濃——昆劇國寶藝術家專場”在一天之內進行了兩場演出。東藝的大廳內,十幾幅昆劇藝術家的宣傳海報把整個大廳裝點得格外有氣氛。觀眾無不興高采烈而來,很多人都在劇場“泡”了整整一天,為的是把這些“大熊貓”看個夠。演出還吸引了很多文藝界人士,林懷民等人特地飛到上海觀看演出。他們都表示,這樣的機會以后也不會有很多。
當天的兩場演出可謂盛況空前。場子內不僅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程度更是難得一見。晚上的折子戲專場之前,門口的黃牛票價“一路走高”。300多元的戲票被炒到了六七百元,而最高價的戲票甚至炒到了1000多元,這在以往的昆劇乃至戲曲演出里可謂絕無僅有。而讓包括蔡正仁在內的老藝術家感到十分高興的是,劇場內的觀眾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而且都十分“懂行”,喝彩叫好聲此起彼伏。老藝術家演出結束后都難掩興奮之情,他們表示,這么多人聚在一起十分難得。觀眾也反映,這樣真正的“昆劇節”,今后應該多舉辦。
清唱會: 老藝術家現場“飆戲”
下午的清唱會在東藝的演奏廳舉行。雖然只有300多個座位,但這場演出票在開場當日就被搶購一空。來看戲的觀眾多是多年喜愛昆劇的戲迷,不少還是從江浙兩地特地趕來。演出一開場就“火爆”不已,主持人每次一報幕,觀眾就掌聲如雷,等藝術家一登臺,更是贏來一陣更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一曲唱罷,現場幾乎已經被掀翻,頗有震耳欲聾之感。
老藝術家們在這樣的熱烈氛圍下也進入了“飆戲”的狀態,雖然每個人都只有十分鐘不到的簡短唱段,但個個都拿出了各自的最高水平。巧的是,丑角藝術家劉異龍和小生藝術家岳美緹恰逢當天生日,更是為現場平添許多喜慶氣氛。劉異龍的《醉皂》雖短,但他開唱前的幾句戲謔之語讓全場觀眾笑翻,一曲唱罷又做了一個劇中的跌倒動作,更是讓現場進入高潮。岳美緹兩次登臺,觀眾都難掩熱愛之情,給予了最熱烈的掌聲。而計鎮華唱罷一曲《彈詞》,觀眾意猶未盡,紛紛要求加唱。計鎮華大笑并許諾觀眾,下次給大家唱全本《彈詞》。
在下午登場的9位藝術家中,江蘇省昆劇團的閨門旦藝術家張繼青和北方昆劇院的凈、武生侯少奎都是很多年沒有在上海演出,很多觀眾都對兩位藝術家倍感期待。兩人的演唱完全沒有讓觀眾失望。有“張三夢”之稱的張繼青先后展示了自己的《尋夢》和《驚夢》,讓觀眾如癡如醉,展示了這位藝術大家深厚的藝術功底,而侯少奎和張靜嫻的《千里送京娘》同樣顯出大師風范。
折子戲: 粉墨登場不減當年風采
晚上的演出和清唱會相比更令人期待,因為老藝術家紛紛粉墨登場,扮裝上臺。老藝術家的舞臺風采讓人很難想到他們的年齡。一些觀眾甚至一邊看戲一邊上網搜索他們的年齡,然后發出驚嘆。
其中,武旦名家王芝泉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教學,已經十年沒有登臺,但年逾七旬的她依然扎靠登場,滿臺飛奔,身姿矯健,讓在場觀眾十分動容。王芝泉的很多年輕學生都感慨說,和王老師學戲這么多年,第一次看見老師扮裝上臺,真的很難得。而張洵澎的獨唱《尋夢》更是被觀眾大呼“美得不行啊”。
蔡正仁由于年齡緣故十幾年未演《斷橋》中的許仙,這一次,他和胡錦芳、谷好好的搭檔妙趣橫生,全場觀眾笑聲、掌聲不斷。
此后的三折戲更是大放異彩。侯少奎和梁谷音的《戲叔別兄》多年未見,兩人的表演可謂珠聯璧合,很多觀眾已有多年未見梁谷音扮的潘金蓮,舞臺上的她滿臺生風,把這個角色演得活色生香,侯少奎的武松更是工架氣派讓人驚嘆。岳美緹和張靜嫻的《偷詩》雖然已為上海觀眾十分熟悉,但兩人也有近十年沒有合作此劇,兩位藝術家的表演精致細膩程度已入化境,讓觀眾對昆劇藝術之精妙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而計鎮華、張銘榮合作《荊釵記·開眼上路》,兩人精湛的唱功和做工,展示了昆劇傳統戲的妙趣。(東方早報/潘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