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單位簡介
1、成都市川劇院
成都市川劇院系成都市文化局下屬全民事業單位,是國內最久負盛名的專業藝術院團之一,與上世紀最著名的川劇班社“三慶會劇社”一脈相承:有約300年歷史的川劇藝術是西部民族文化的精華,其獨特的風格在劇院得到繼承保留、展現和發展。幾十年來,劇院創作、演出了大量有特色有影響的藝術作品,《白蛇傳》、《柳蔭記》、《御河橋》、《紅梅贈君家》、《王熙鳳》、《夫妻橋》、《江姐》、《田姐與莊周》、《劉氏四娘》、《目連之母》、《文成公主》、《激流之家》、《青春涅槃》、《山杠爺》、《野鶴灘》、《欲海狂潮》、《紅梅記》、《燕燕》等。以曉艇、劉蕓、陳巧茹、孫普協、王玉梅等“梅花獎”演員為代表的表演藝術家,以蔡少波、王超、馬麗等優秀演員為骨干的成都市川劇院體現出的整體藝術水準受到各界高度評價。多次進京為黨和國家四代領導人演出。劇院多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文華表演獎”以及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表演獎、音樂獎,以一個劇院托起一個劇種的優勢得到充分展示。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劇院先后到英國、法國、意大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日本、保加利亞、德國、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為國際文化交流貢獻了力量。劇院推進出人出戲出精品的同時,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積極開展文化產業活動。1997年錦江劇場作為成都市政府精神文明建設八項標志性工程之一擴建為成都市川劇藝術中心,1999年竣工,成為國內第一家以劇種命名的、以戲曲演出為主體的、高文化層次的綜合性娛樂場所。中心下設成都市川劇藝術博物館,是全國四個劇種博物館之一,是一部以實物為證的形象的、生動的“川劇簡史”。中心的悅來茶園是有近百年燦爛歷史“三慶會”的植根所在和面向觀眾的演出基地,悅來茶園在觀眾中、在梨園界、在社會文化生活中,享有崇高的藝術信仰和演出威信,是中外有名的“戲窩子”,每周六下午的精品小舞臺演出,打造出一個閃亮的品牌,到“戲窩子”看川戲,將觀眾融入四川民風民俗和西部文化藝術之中。創排大型旅游情景劇《川劇秀—傳奇變臉》,該劇以川劇元素為主體,融合雜技、舞蹈、魔術等,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和時尚藝術手段展示成都風土人情的大型舞臺劇目,是傳統藝術與現代表演形式有機結合的一場舞臺盛宴,也是我院在踐行改革道路上邁出的有力步伐和振興川劇文化的具體舉措和探索。在實施“文化強市”戰略過程中,川劇將以最具地方性、最具影響力、最具代表性成為一張耀眼的地方文化名片。
劇院擁有雄厚的專業師資力量。川劇表演和演奏專業由全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授課。
筱舫,女,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曾任第二屆全國人大委員、第二屆全國青聯委員、成都市政協常委、成都市青聯委員副主席,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其主演的《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主演劉惠娘)被拍攝成藝術片。代表劇目有《玉簪記》、《花燈案》、《晴雯》、《紅樓夢》、《西廂記》、《戲儀》、《別洞觀景》、《傳琴斬考》、《三家店》、《拷紅》、《戲儀》、《桃花春》等。
競艷,女,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代表劇目有《白蛇傳》、《趙盼兒》、《下游庵》、《東平府》、《柳蔭記》、《槐蔭記》、《彩樓記》、《丁佑君》、《劉胡蘭》等,曾榮獲重慶川劇青年會演二等獎,多次受到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錄制唱片《趙盼兒》、《射雕》。曾為成都市人民代表、成都市政協委員、港臺聯絡組成員,多次出席全國文學藝術家代表大會。
藍光臨,男,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代表劇目有《夫妻橋》、《越王回國》、《周仁耍路》、《問病逼宮》、《臨江宴》、《挑袍》、《評雪辯蹤》、《鳳儀亭》、《肖方殺船》、《豫讓橋》等。部分代表作已先后傳授給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陳智林,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川劇博士肖德美,后起之秀王超、劉軍、張君祥、何開興、柯偉等。2010年11月在成都川劇藝術中心舉辦《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藍光臨從藝65周年演出和座談會》,演出獲得巨大成功,盛況空前,對川劇藝術的傳承和交流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