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戲曲研究院創作的彩調劇《一品油茶七品官》正在桂林市12縣5城區巡演。作為桂林市紀委廉政教育題材,演出所到之處,掌聲、叫好聲不斷。
《一品油茶七品官》講的是北宋初期著名廉吏周渭的故事。周渭出生在恭城,幼時父母雙亡。他從小酷愛讀書,吃百家飯,讀百家書,后入京城趕考,被宋太祖趙匡胤賞識,從此進入仕途。周渭為官清廉,執法如山,為民興修水利,為人剛正不阿,終成一代名吏。古代桂林恭城人民因敬仰周渭的清廉愛民和深感其恩德,自發地為他集資捐款修祠立廟,世代紀念。至今,僅在恭城縣境內就有供奉廉吏周渭的古廟宇多處。近年,周渭祠經過新的修繕,已被列為廣西廉政教育基地。
周謂的故事是很好的廉政題材,運用彩調這種桂林人民喜聞樂見的戲曲表演形式表現該主題,成為恭城縣紀委狠抓的大事。桂林市戲劇研究院院長張樹萍受到邀請,到恭城了解創作題材。無數個通宵,無數次爭論,21次易稿,創作團隊全力投入劇本、音樂、舞美創作……3個多月后,《一品油茶七品官》問世。
2012年12月,第八屆廣西劇展在南寧舉行。全國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評委、原總政話劇團團長王壽仁觀看《一品油茶七品官》后激動地說,一部戲寫活一兩個人已經很成功了,而該劇中14個人物個個鮮活,好幾天過去了人物形象還在他頭腦中不斷閃現。
該劇一舉囊括了廣西劇展“桂花金獎”和11項單項獎,在成績面前,張樹萍頗為感慨:一是傳統戲曲經過創新包裝,演出效果一樣可以產生轟動效應;二是桂林還有很多經典歷史人物等待文化工作者去發掘,還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沉睡千年,等待我們去喚醒,去發揚。“一座城市沒有了文化內涵,就如同一個人沒有靈魂一樣。桂林要建成世界旅游名城,文化的發掘和發揚應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張樹萍說。(廣西日報/楊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