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以“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為校訓,實施質量立校、改革興校、人才強校、特色鑄校、勤儉辦校五大工程,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各項事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邵陽日報》以及湖南衛視、湖南教育電視臺、邵陽電視臺、人民網、紅網等眾多媒體對我校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學生就業、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的宣傳報道,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近年來,學校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學校、湖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高等學校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湖南省高校后勤工作先進單位。
音樂系
音樂系創建于1999年,現正在籌建“賀綠汀音樂學院”。設有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三個本科專業。歷經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建有湖南省優秀教學實習基地1個(手拉手藝術團),重點建設學科1個(音樂學專業),研究所1個(湘西南音樂文化研究所),精品課程兩門(和聲學、聲樂)。擁有一支學術影響較大、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有優良的教學資源和較為齊備的教學設施。現有專業教師51人,其中教授12人(含兼職和客座教授),副教授4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1人,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1人;常年從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央民族大學等著名高校聘請知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定期來校講學和指導;聘請著名民族民間舞專家許令杰老師(原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副校長)為特聘教授,長年在校教學。教師承擔湖南省社科基金等研究項目14項,在中國唱片總公司等出版社出版發行演唱專輯2部,在各級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9部,其中兩部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擁有教學用房2棟,琴房221間,舞蹈排練廳7間,教室20余間,數碼鋼琴教室2間,多媒體教室2間,音樂制作室1間,MIDI教室1間,多功能排練廳1間,教學儀器設備475臺(件),音響設備近100臺(件),較好地滿足了音樂學學科的教學需要。
音樂系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按照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專業定位,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實踐載體,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藝術巡回演出、班級藝術展演活動和周末音樂會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在各類比賽中,榮獲國家級獎31項,湖南省集體獎5項,個人獎102項。其中,在第四屆湖南省高等學校音樂專業五項全能比賽中獲團體第一名;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我系創作的音樂劇《瑤山紅霞》、合唱《花大姐》榮獲湖南省一等獎,舞蹈《花瑤裙》、《奔跑2008》榮獲二等獎;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合唱《花大姐》、《天路》榮獲湖南省一等獎,舞蹈《快樂討僚皈》、《情滿人間》獲二等獎。由于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畢業生以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適應性強、工作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
音樂學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具有一定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高、中等學校或普通高校、社會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聲樂,鋼琴,舞蹈,視唱練耳,基本樂理,和聲學,復調,民族民間音樂,中外音樂史,合唱與指揮,音樂教育理論,音樂美學,民族器樂(二胡、古箏、揚琴),小型樂隊編配,歌曲寫作,鋼琴配彈等。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