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藝節’是‘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我們的活動,群眾就是主角。”昨日,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館長畢富純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畢富純口中的“我們的活動”,指的是第十六屆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2013重慶市第二屆社區文化節等“四藝節”期間的群眾文化活動。參加這些群眾文化活動的演職藝員,沒有一個是專業藝術工作者,他們全都是來自重慶各個區縣的普通老百姓。
近700件美術書法作品覆蓋全市展出
9月17日,黔江區武陵廣場上,第十六屆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正式開展,近700件優秀作品與廣大市民見面。開展當天,有人特意從其他地方趕來觀展;也有人路過時被展覽吸引,提著購物袋從廣場這頭看到那頭。
看完聯展,62歲的劉爺爺說:“這些作品特別貼近生活,讓我們看到了新重慶城市和鄉村生活最美的瞬間。”
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的前身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三峽庫區藝術攝影聯展,至2011年已經發展為集美術、書法、攝影三個藝術門類的綜合性聯展。本次參展的作品聚焦巴渝民俗、民風、民生,描繪了重慶獨有的山川風貌、文化景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
“選出來的作品接地氣,貼近生活,群眾看得有滋有味。聯展舉辦了將近20年,始終考慮到既要調動群眾美術、書法、攝影愛好者參展的積極性,又要保證廣大群眾都能看到這些作品!碑吀患儗τ浾弑硎。
據了解,本次聯展的參展單位覆蓋了全市各區縣(自治縣),市民可以在區縣廣場上看到巡展作品。11月末,主城區的巡展將在位于鴻恩寺兒童公園的重慶群眾藝術館新館舉行。
社區文化節讓老百姓自己當“主角”
9月27、28日,長壽區萬壽廣場人潮涌動。2013重慶市第二屆社區文化節上,非專業演職藝員們各顯身手,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
本次社區文化節不設開幕式和閉幕式,廣場舞比賽即為開幕演出。來自各區縣的21支廣場舞隊伍陸續登場,全民上陣,舞出了各個區縣的文化特色。最終由48位少女以“半身男,半身女”的獨特造型演繹長壽風土人情的節目《人到長壽人長壽》獲得一等獎。
《人到長壽人長壽》的演員都是十六、七歲的職校學生,沒有舞蹈基礎,一切要從頭學起;貞泿讉月來的準備和練習,該節目的領舞鄭琴感嘆到,“辛苦是辛苦,但一跳舞就很快樂!乃嚬潯粌H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名家的演出,而且讓我們這些非專業演員也有機會當‘主角’!
據了解,本屆社區文化節還包括《長壽放歌》合唱比賽,《巴渝風采》社區民間文藝團隊才藝比賽和《幸福社區中國夢》社區生活攝影展。演員們下了臺,就是廣場上的觀眾。群眾成了社區文化節的主角,臺上臺下其樂融融。
市群眾藝術館新館月底開館
據介紹,我市多年來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現已打造出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重慶市小品比賽、重慶市鄉村文藝匯演、重慶市社區文化藝術節四大品牌活動,代表作品多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比賽中,我市音樂、舞蹈、曲藝、戲劇作品摘得9塊“群星獎”作品類獎牌;沙坪壩區民間故事會(即:黃葛樹下龍門陣)、重慶市公共圖書館共享農民工聯盟、合川兒童畫進校園、“1+6”親子讀書活動推進全民閱讀4個項目獲得項目類“群星獎”;3名活躍在基層的群文工作者榮獲“群文之星”,成績名列全國前茅。
近年來,我市群眾文化藝術場館的建設也成績不俗。據了解,目前全市已有35個區縣級文化館通過國家文化部認證,群眾文化機構覆蓋38個區縣,輻射82000平方公里,惠及數千萬群眾,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務。
畢富純告訴記者,11月底,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將開館,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日前,記者來到地處鴻恩寺兒童公園的重慶市群眾藝術館新館。新館乍看猶如一個深灰色的大盒子,記者步入其中,才發現這是一個“魔術盒”:1200座的群星劇院、5個排練廳、5個多功能專業教室、6間專業琴房、多功能廳、圖書閱覽室、活動室等巧妙地鑲嵌在建筑內部,還有許多可變空間。
“重慶市群眾藝術館新館作為我市群眾文化機構龍頭,將繼續引領大重慶從市到村的四級群眾文化網絡建設!碑吀患儽硎尽
數字藝術節>>
700
第十六屆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共收到1150余件作品,經遴選,近700件優秀作品參展,與廣大市民見面。
2400
2013重慶市第二屆社區文化節上,來自全市51個文藝團隊和機構的2400名非專業演職藝員登臺亮相。全市34個區縣共報送作品208件,相關專業人員初選出廣場舞21件、合唱15件、社區民間文藝團隊才藝15件、攝影展作品140件。(重慶日報/蘭世秋 見習記者 申曉佳)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