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日本各個角落的數百萬架二手鋼琴,正在形成一股“暗流”涌向中國,以超低價格、參差不齊的質量、非正常的銷售渠道,沖擊著國產鋼琴業的正常發展。
陳時俊
21世紀經濟報道報記者 陳時俊 珠海、廣州、上海報道
國內市場上,不少商家會明確標注所出售的是二手琴,故而給出價格折扣,這并不鮮見。但是價格高昂的一手琴市場上,卻并不一定干凈。
比如,由于商家與部分琴行有著私下協議,低價從海外進口而來的二手琴通過“老樹刷綠漆”的形式重新進行翻裝后,以全新一手琴的價格向消費者進行出售,而產品前后售價的差別動輒就達數萬元。
廣州一家大型琴行負責人劉明告訴記者,不同琴行進口二手琴的年份偏好都不同,其中有一些琴行更偏好于收購年代較新的日本鋼琴,這樣更容易賣出好價錢。有不少琴行會對不太懂行的鋼琴初學者推銷所謂的“日本原裝琴”。實際上,這些可能只是二手琴重新翻修包裝后的成品,屬于明顯的銷售欺詐。
另一位鋼琴行業內部人士則透露,經營二手鋼琴的貿易商有各色職業背景,包括汽車銷售、食品添加劑經營者、服裝商戶等,甚至還有保安。一些零售門店每售一架二手鋼琴的毛利大約有一萬元左右,利潤要遠遠高于普通鋼琴。有些商戶為了進一步提高利潤,甚至將二手琴冒充一手琴賣。
此外,在“以次充好”銷售的過程中,一些琴行還會“邀請”培訓機構的琴師向消費者提出所謂的“專業建議”,增加銷售量。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珠海、上海等地采訪發現,不少鋼琴培訓機構均有專業琴師存在刻意壓低本土鋼琴的聲譽而“分外推崇”海外二手琴之舉。
普通消費者在選購鋼琴時可能面對的迷惑與蒙蔽,由此可見一斑。
“原裝進口鋼琴”內幕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國內二手鋼琴市場中,以上海、珠海兩大沿海城市進口、翻新改裝的規模為最。珠海的鋼琴加工比較成熟,已有20多年的歷史,規模較大,因而要價也更高。而作為后起之秀的上海二手琴產業,則主要是以低價取勝,在業內口碑不算良好。
包括上海頂勝鋼琴、上海保雅樂器在內的多家二手琴公司,均屬于規模較大的翻新銷售商。初建于1999年4月的頂勝,自稱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生產基地之一”,下屬機構包括上海徐匯蒂伊文化藝術進修學校、上海蒂伊樂器有限公司等。
熟悉該公司的前述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頂勝鋼琴內部真正從事翻新維修工作的工人并不多。公司對外宣傳的一些所謂“原裝鋼琴”,實際上根本未對內里的損壞零件進行更換,而僅僅只是進行粗略的外觀修整后便直接對外銷售。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