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藝節”閉幕至今,山東各地在文化場館利用、藝術精品惠民等方面積極探索,“后十藝節”效應正在齊魯大地發酵。
11月20日晚,泰安文化藝術中心泰山大劇院,魔幻神話音樂劇《泰山情緣之石敢當》激情上演。泰安市文廣新局局長劉康說,作為當地探索“后十藝節”效應的一大思路,泰安“托管經營+駐場演出”的文化場館利用模式正被越來越多人看好。
為抓住“十藝節”在泰安舉行部分比賽項目的機遇,泰安市建設了一座有地標性意義的建筑——泰安文化藝術中心。該中心集圖書館、藝術館、美術館和劇院于一體,一方面作為“十藝節”群星獎音樂類決賽、文華獎部分比賽活動的主要場地,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變過去文化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的局面。
但“十藝節”的比賽持續時間短,泰山大劇院卻要長期使用和運營下去。如果沒有科學的管理和市場開發運營機制,新建文化設施勢必會像很多文化場館一樣“曇花一現”后,資產閑置。為此,在泰安市政府主導下,泰安漢辰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投資打造了反映泰安泰山歷史文化的音樂劇《泰山情緣之石敢當》。
“經過政企雙方多次對接,泰安市政府決定從泰安實際出發,采取托管經營與駐場演出結合的新模式,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將泰山大劇院整體托管給泰安漢辰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由公司長期在劇院駐場演出,托管費用由市財政每年補貼。”劉康說,財政補貼主要包括演出補貼、公益惠民票務補貼和管理運行補貼3個方面。“大劇院采取托管方式,既能利用和挖掘企業資源及潛力,扶持幫助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能培育文化企業本土化,做大做強,彰顯泰山文化品牌的新優勢。”目前,泰山大劇院每天有演出,“泰山歸來看音樂劇”已成一些游客的新選擇。
文化場館硬件利用好了,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打造的文藝精品也逐漸發揮惠民效應。第十四屆文華獎獲獎劇目《百姓書記》正加緊打磨提升,精簡本《百姓書記》即將開啟全省巡演。
在威海,借力“十藝節”群星獎取得好成績的契機,當地計劃以專業劇團為主題,整合社會力量,在明年舉辦不同形式、主題的文化活動,推進傳統文化、軍營文化等建設。威海市文廣新局局長林強表示,2014年威海市將創新全市農村(社區)文藝匯演,加入專項比賽,形成一批農村文化活動品牌。
在青島,多部文藝作品斬獲文華獎后,青島市各演出劇院繼續保持文化活動常態化。青島市文廣新局局長王紀剛說,一些精品劇目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將繼續走到基層,讓城鄉群眾共享文化。與此同時,青島“十藝節”后的長遠規劃也浮出水面。“青島培養了大批人才,至今仍活躍在舞臺上,但留在青島的人才不多。”王紀剛說,今后青島通過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優化文化人才發展環境。還將打造“青島暑期文化藝術季”,計劃于明年7月至9月,邀請各類藝術家聚集青島,通過辦講座等形式,提升當地文藝創作水平,打造藝術家發展平臺。
目前,山東正著手制定“后十藝節”時代文化場館與藝術精品、群文活動融合發展的具體措施。“對承辦過‘十藝節’演出比賽的場館,山東將注重長遠規劃,探索劇場管理運營新模式,著力提高場館利用效率。”山東省文化廳廳長徐向紅說,山東把“后十藝節”時代場館利用作為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等重要工程來抓,本著“經濟實用、適度超前”的原則,山東前期已投入98.31億元,在17市新建、改造、提升演展場館55個。
截至目前,共有187家院團、劇院、演藝中介機構和傳媒機構加入山東演藝聯盟,傳統的單兵作戰模式正逐漸改變。同時,新成立的山東劇場院線搭建了劇場業發展的資源共享、整合營銷及人才培養平臺,目前已有21家省內劇場加入。
此外,“十藝節”期間,山東為承擔文華獎劇目演出,演出場所建設并安裝了電子售票系統,演出收入達1670余萬元。徐向紅說,“十藝節”后,山東將以“十藝節”票務系統為基礎,統一整合演出團體、劇場等,打造涵蓋演藝資訊宣傳、在線訂購等功能的票務銷售網絡,組建覆蓋山東省的綜合性電子票務系統。(中國文化報/蘇銳)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