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8日,廣西第二屆基層群眾文藝會演在廣西南寧舉行。5天時間、13場演出、213部劇目、2800多名群眾參加演出、數萬名觀眾觀看……群眾創作、群眾演出、群眾觀賞,一個個時代特色鮮明、民族個性突出、表露百姓心聲的精彩節目,展現出八桂大地公共文化生機蓬勃的動人景象和廣西各族人民對文化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身邊人演身邊事
11月14日下午,在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演出現場,一曲古箏和馬骨胡的悠揚合奏讓人久久回味。曲目名叫《壯鄉歌節》,表現了壯族人民歡度節日的快樂。
接下來的幾天,在馬骨胡合奏《心靈暢想》、獨弦琴獨奏《京島漁歌》、壯族末倫《壯錦夢》、文場《五彩瑤衣》等獨具民族特色的節目中,創作者將民族文化元素與現代生活相融合,讓民族藝術得到新生,受到廣泛關注。
除了民族特色鮮明,唱身邊人、演身邊事、舞出老百姓自己的精彩,是此次會演的一個更大亮點。表演唱《快樂的工班長》、舞蹈《挑新水》、現代舞《邕城小商販暢想曲》等節目,讓觀眾感受到了鐵路工人、武警戰士和小商人的幸福生活。
“會演節目題材內容廣泛,節目形式分為聲樂、器樂、舞蹈、戲劇四類。”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公共文化處處長黃燕熙說,“此次會演,來自全區各地的群眾演員帶來的節目大多取材于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演繹起來自然而生動,極具感染力。”
惠民傳遞正能量
“這么多精彩劇目集中演出,真是大飽眼福!”廣西大學大三學生小張這幾天正忙著趕場。他告訴記者,平時自己也喜歡吹拉彈唱,這是一個難得的觀摩機會。
為期5天的廣西第二屆基層群眾文藝會演分別在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明星劇場、廣西藝術學校小桂花劇場等地同時進行,演出票全部免費發放,觀眾憑身份證到各演出劇場領取觀摩門票。
“較歷年全區群眾文化活動,本屆會演參演人數更多、節目內容更豐富、惠民面更廣、傳遞正能量更強大。”黃燕熙介紹,本屆會演的節目共有213個,參演演員達到2800多人。
為了讓更多群眾觀賞到會演的精彩節目,11月18日晚舉辦頒獎暨匯報演出后,各市將會演節目組成一臺文藝節目,深入鄉村、學校、社區、企業、軍營等地巡演10場以上;組委會還將獲獎節目制作成DVD光碟,免費送到14個市群藝館、108個縣文化館、1100個鄉鎮文化站、5000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各基層文藝團隊,供廣大文藝愛好者學習、排演。
下鄉進城雙向演出
“這次我們一共有14個節目參加演出,都是今年新創作的節目,還有父女一同登臺的呢。”柳州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林園告訴記者。
據了解,本屆會演從組織到演出結束僅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得到群眾廣泛響應,節目質量如此之高,令人驚訝,同時也在意料之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得益于廣西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自“十一五”以來,廣西財政投入文化經費77.28億元,僅文化設施投資總額就達39.29億元。截至2013年10月底,廣西已有3443個行政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完成“五個一”建設,組建文藝隊12277支,搭建戲臺3367個。
最近幾年,廣西大力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專業文藝團體每年送戲下鄉1300多場次。與此同時,廣西9000多支業余文藝隊演出6.4萬場次,演職員達10萬人次,惠及群眾1600多萬人次。
黃燕熙笑著對記者說:“以前是送戲下鄉,現在是反彈琵琶,送戲進城。”(中國文化報/賓 陽 莫 曲)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