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10日,由北京市版權局、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主辦,無限星空音樂集團和熱誠文化共同承辦的首屆中國音樂產業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眾多業內人士出席并針對音樂產業、產品的現狀和前景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感謝參與大會的各路媒體,對大會的報道與支持,也感謝各界領導的關心,讓大會得以順利召開。大會對于整個音樂產業的發展,從版權管理到數字音樂時代的創新,以及資本與音樂產業的結合等問題展開討論,讓與會者收獲頗豐的同時,更為傳統音樂產業所面臨的的問題提供了詳細的解決方案與平臺。
從96年開始國際唱片產業持續下滑,到去年的止跌回暖,整個音樂界隨時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從目前來看,聽音樂的人并沒有減少,在音樂產品上的消費也沒有減少,為什么整個唱片業會出現長期的低迷和持續十幾年的產業下滑,這讓近幾年大家開始反思,如何振興音樂產業。從北京來看,作為國家音樂產業基地重要基地,也在一直關注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出在哪,這一次的中國音樂產業大會都提出了這些問題的議題,并給出了方向和思路。
現在看來,特別是這幾年選秀節目火爆,實際上是音樂人群在擴大,音樂再繼續受到市場的熱捧,但是原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這塊蛋糕究竟讓誰切走了?讓權利人,寫歌的人動力不足,寫一首歌獲得的收入微乎其微呢?而身兼歌手與投資人的胡海泉,于會上道出了音樂與投資之間的關系:我個人覺得投資界和音樂界有時候就像兩個互相愛慕,但又互相不太理解的戀人,時而關系特別好互相需要,時而關系不太好,這是因為行業的隔閡。像一個男人和女人,他們很早就相遇了,他們相識有一段時間,婚戀關系也已經開始,他們將來會繼續成長,可能會生很多的孩子,他們的孩子會生很多的孩子,這些孩子注定要去撫慰心靈和改變世界,這便是音樂與投資的未來,同時感謝大會,讓在現場旁聽的我受益匪淺。
版權這個話題之所以提了又提,有兩個意思,第一文化創意產業與版權密切相關。第二就是加強版權支持文化產業,特別是音樂產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文化創意產業之父霍金斯,曾有一句名言:版權是文化產業的貨幣!
也正如華誼音樂總經理袁濤先生所說:我以前很少參加這種會,因為我也不想每次大會,大家都在一起訴苦,然后怨天尤人,沒有什么意思。我今天的參加這種會心態特別好,因為我覺得唱片產業讓我整個公司變得非常全面,而音樂已經不僅僅是指一個唱片公司了,唱片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現在有廣告公司的職能,有制作公司的職能,我們可以幫別人做很多的事情,很多的服務,所以我們是唱片、營銷、公關、制作公司,包括了里面的所有產業流程,這個很有意思!
去年有一個報告,說第一次全球性的止跌回升,音樂收入了75億,使得全球唱片業看到了一絲希望。大會考慮如何顧慮原創,如果沒有人寫歌,如果大家都不鼓勵原創,現有的選秀節目也好,估計火不了幾年。所以音樂產業大會,從支持原創的角度,提出了音樂倍增計劃,這個核心創新、開放、共贏!因為靠傳統模式很難對音樂產業發展有新的推動力,所以大會提出創新的必要性。再就是要共贏,面臨巨大的市場,共同創造一個新的經營模式,特別是在創新音樂領域。
本次大會的發起人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無限星空創始人唐月明說,其實每年都有著各式主題的產業大會,但這一次中國音樂產業大會可以說是具有革命性的,我們第一次將音樂產業鏈最優秀的公司近500人全部聚集在一起討論音樂市場現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一次會議一定不能解決現有的行業問題,但是我們會堅持,今年開始以后每年都會舉辦,并且每年還會有一系列的相關活動推動產業發展。
以下是與會嘉賓對于音樂產業各環節的觀點語匯集萃:
關于版權
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音樂版權保護是近些年版權工作的重點,為此,北京市版權局將通過落實《北京數字音樂版權收入倍增計劃》、搭建由首都版權聯盟成員共同推出的“版權財富網音樂版權交易平臺”、建立首都音樂產業工作委員會等一系列有效舉措,音樂版權保護,整合音樂產業資源,推動實現音樂交易的正版化、公開化、公平化。
胡海泉:版權需要立法解決,并且嚴謹和嚴格地貫徹執行。音樂人是沒法改變音樂圈的,這得立法。
寰亞音樂大中華區執行總裁余秉翰:音樂版權的登記和管理制度應有創新。現在互聯網中真正有流量的歌曲不超過三萬首,其它歌曲基本上無人問津。是否能將這幾萬首歌曲先登記好,將現有制度落到實處?
關于電視和選秀
張紹剛:針對本次首屆中國音樂產業大會,張紹剛老師做足了準備工作,針對選秀節目一一列舉了全球各個國家的40多個選秀節目,演講最后說,目前音樂類節目占全世界真人秀節目比重的40%,而目前國內原創以及引進的音樂類節目僅僅是牛毛一角,還有更多好的節目等待我們去發掘。
摩登天空總經理沈黎暉:電視平臺并不適于所有歌手,而且從中產生的版權問題也經常被電視臺所忽略;音樂選秀主要是“秀”,音樂只是工具,對選拔新的人才無作用;類型化歌手更多的是建立粉絲群體,而真正的樂迷只是少數。
胡海泉:90后和00后都是視覺系的一代,所以靠影像來傳播音樂應該被更大程度地接受及良好運用。
關于平臺
網易云音樂高級總監王磊:網易云音樂如今已有兩千多音樂人入駐并制作自己的音樂節目;與超過400個DJ合作,每周發布節目超過1000期;未來會開展巡回演唱會、藝人訪談等線下活動。
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書記閆志強:這一年來音樂能力開放平臺的合作伙伴已超過一千家,收入超過一個億;新開發的音樂人合作計劃已與兩千多位獨立音樂人簽約,其中不乏老一輩的音樂人,總版權收入已達到五百萬元。
酷狗CEO謝振宇:獨立音樂渠道生存很困難,作為免費的音樂平臺,每年為音樂所支付的版權費用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費用由游戲收入支撐;免費和收費模式應該是并行的;渠道方之間和與內容方之間應大家一起坐下來多加溝通;將繼續推廣在線直播模式,發掘新音樂人。
關于創業
音樂大課堂創始人任航:音樂仍然是獲取用戶成本最低的方法。用音樂去招攬黏性客戶、讓客戶停留在他的服務體系,這也就是包括京東還有阿里在內的互聯網公司紛紛做音樂的原因。因為現在不管是在移動互聯網還是在互聯網,獲取用戶的成本都非常高。
海納亞洲副總裁杜海濤:創業初期不賺錢是被理解的,重點是要把產品做優秀。之后,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大勢下,音樂和游戲的結合已不可分割,商業模式就需向娛樂方向轉舵。如果做娛樂仍不掙錢,就需要反思創業方向有無問題了。
關于付費和秀場
梧桐樹資本合伙人童瑋亮:做小說連載網站是賺錢的,每天寫出來一章,很多人愿意付費,因為大家都想看下一章可能出現怎樣的發展。但音樂內容本身卻沒有吸引用戶付費的動力。即便是qq音樂,用戶也是為了黃鉆和藍鉆去付費。
56網副總裁李浩:在線秀場這種業務模式更像是一種游戲模式,其收費方式及對用戶心理的把握都和游戲產品非常像。每天可能有幾千個主播開直播間,有兩三百萬用戶看。但99%的人仍不愿付費。愿意大手筆付費的用戶因此被稱為“金主”,但絕大多數用戶仍是“屌絲”。
關于跨界
李晨:我們要做的就是樹立年輕人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改變我們的未來 這才是潮流產業真正的意義所在。
關于錢景
iCanMusic創始人韋凱元:當前整個音樂產業并未進入到互聯網的核心地帶,換言之,就是搞音樂的人還不具備互聯網思維。其感慨說,一定要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行事,至于有沒有答案,可以繼續往前探索。如果音樂人自己不能妥善利用互聯網,那么和公司所做的產品切割開了。六、七毛刷出來的音樂制作費用,你沒有跟用戶接觸、沒有形成自己的粉絲,就是沒有用好平臺。一旦真正進入到互聯網的核心地帶,盈利就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