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6日,作為首屈一指的現代芭蕾舞團,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應第十五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邀請,攜作品《馬勒之夜》獻演本屆閉幕系列,壓軸亮相上海文化廣場。
有現代芭蕾之父之稱的貝嘉一貫擅長在舞蹈語匯中對哲學和文學意義進行深度挖掘,固有思維中的舞蹈語言完全框不住大師的才華橫溢。他不拘一格的舞蹈理念不僅深深地影響著現代芭蕾,同樣也拓展了音樂和詩歌的表現形式。此次的《馬勒之夜》也正是這樣的理念中誕生,分別由《死亡對我說》、《流浪旅伴之歌》和《愛情對我說》三部作品組成。貝嘉的舞蹈作品優雅如詩、張力如洪,心中積聚的靈感在舞臺這汪池水中滿瀉而出。這部組合作品無論是服裝還是舞臺,都簡潔至極,干凈的純色,沒有一絲多余。充滿線條美感的舞者成為純粹的主角,極富舞臺震撼力和感染力。馬勒熟悉的音樂響起,成為舞蹈最好的載體。這位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德奧音樂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中繼承了自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舒曼等前輩大師的傳統,同時又在繼承中實現了自我突破,在不斷的感悟中實現了專屬于他的音樂語言,將文學和哲學的精神語匯與音樂語言融為一體。不得不說這兩位各自領域的大師在藝術價值的自我實現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應該說《馬勒之夜》不僅僅是貝嘉對生與死的感悟,對馬勒的樂迷而言,更是對大師作品煥然一新的體驗。旋律是思緒,歌詞是內心的獨白,舞者將內心百轉千回的感受徐徐道來。相信情之至深時,感應的磁場會從舞者延續到觀眾,接受一次精神洗禮。
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曾多次亮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帶來《生命之舞》、《生命的誘惑》等多部作品。此次帶來全新的《馬勒之夜》,可以說是空降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城市的巡演,這樣奢侈的藝術之旅,實數難得。(新聞晨報)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