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西京故事》劇照(陳曦/攝)
10月15日晚,大型秦腔現代劇《西京故事》謝幕時贏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與喝彩聲,該劇題材的選取直擊廣大觀眾內心,觸動了在浮躁社會種種偽裝下那一個個真實的自我。
《西京故事》講述的是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社會底層人民“尋都市夢”的故事,主人公羅天福的一雙兒女先后考上重點大學,他領著妻子用打千層餅的手藝,支撐起了兒子甲成、女兒甲秀在西京城的求學大業。看似普通的故事,卻因劇情設置的跌宕起伏、演員們入木三分的表演深深刺激著每一位觀眾的神經,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安保人員亦幾度流淚。
本劇的角色設置貼合現實社會中幾類人群的生活境遇與性格特點,真實、深刻、有血有肉。兒子甲成勤奮好學,成績優異,懷揣夢想來到西京,而現實卻給他要強的個性、脆弱的自尊一次次重創。在破舊的城中村蝸居,面對刻薄房東的種種刁難,他深深陷入了自卑,連同學給予他的幫助都被其視為對弱者的侮辱。“我家很富有的”,在這種心理暗示中,甲成漸漸由自卑到自棄,漸漸迷失了自己。他想讓自己活出個“人樣”,他甚至想找個“沒人知道他是山里走出的農民”的地方登高一跳。而在甲成漸行漸遠的背后,卻有著千萬次“打餅”以苦撐子女學費的父親、一個偷偷撿垃圾勤工儉學的姐姐。
《西京故事》以細節反映諸多現實話題,穿插于整劇卻并不突兀。如姐姐甲秀被富人房東家的問題青年看好,并稱跟著他,大學畢業后不用工作就能過好日子。在現實社會中的確不乏被經濟壓得喘不過氣的女孩,而甲秀沒有被金錢擊倒,她依舊將“打餅”的吆喝聲喊得響亮。
作為父親的羅天福,亦在無數的痛苦掙扎中,堅毅守住了自己最初的承諾與夢想,不想旁門左道,用勤勞的雙手撐起家庭的一片天。在這種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兒子甲成最終回心轉意,又找回了那個勤勞、樸實的自己,而姐姐甲秀的千層餅公司也開張了,老羅家終于實現了自己的西京夢,又激發著更多的人做著同樣的夢。
在筆者看來,本劇還有一層隱藏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沒必要與誰比,更沒必要仿效別人的生活,只要無愧于心就會快樂,家和萬事興。(中國文化報/馬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