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克雷莫納新開放的小提琴博物館
◆詹湛
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近日開放了一座新的小提琴博物館,為的是紀念斯特拉迪瓦里等為數眾多的意大利制琴大師,以及追憶16至18世紀那段意大利小提琴制作的黃金歲月。
位于意大利北部波河河畔的克雷莫納是一個神奇的地方,250多年前,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斯特拉迪瓦里、瓜奈里和阿瑪蒂等制琴家族都是發源于此地的,隨著音樂家及音樂工匠的逐漸集聚,它慢慢成為了一座著名的“弦樂器之都”。而今,在克雷莫納仍然活躍著超過200家制琴商,蜚聲海外的國際制琴學校也坐落于此。過去,克雷莫納已經有了一座舊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博物館,但這次它的展品會部分遷移到新建的博物館中,所展示的形式亦變得更為多樣。
這座小提琴博物館的建筑,其實是利用了當地一棟廢棄多時的藝術中心,最近重見天日還要歸功于當地的一位富商奧威爾第。奧威爾第是克雷莫納頗有名氣的一位鋼鐵業商人,常常樂于贊助藝術。盡管他已擁有了一個當地的足球俱樂部,但總覺得有些不滿足,于是在2009年開始了小提琴博物館的籌備工作,雖然具體預算沒有公之于眾,但業內人士稱,單單修建工程就耗資超過1000萬歐元。
據博物館館長伯蒂尼介紹,博物館開放后,館內主要陳列如下兩種展品:一類自然是古老而珍貴的提琴收藏,另一類則是一些新制作的提琴,因為只有這樣,兩者才能很好地將克雷莫納小提琴制造技藝的傳承脈絡展現出來。當然,提琴制作的工藝會從多角度加以展示,“從工藝發展,以及發展背后的那些深層次原因看待小提琴,才是我們博物館的重點”。不過,對于許多音樂愛好者而言,博物館更誘人的地方在于,他們可以親眼目睹一位真實的當代制琴工匠是如何在工作室中將一把小提琴制作出來的。如果他或她再幸運些,便可以走進毗鄰主展廳的那座可以容納460人的小音樂廳,那里將會不定期地上演扣人心弦的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館長伯蒂尼驕傲地說:“世界上有許多地方收藏著珍貴的克雷莫納小提琴,比如倫敦的皇家藝術研究院,但是沒有哪個地方能與我們這里媲美。因為那些小提琴往往湮沒于大量其他類型的藏品之中,沒有它們獨立的位置,我們卻不一樣。”
土生土長的克雷莫納人、小提琴家德·洛倫茲在一把近300歲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上演奏了巴赫與威爾第作品的片段,以儀式化的表演來預祝博物館的順利啟航。博物館的首次展覽正好與為期5周的斯特拉迪瓦里音樂節結合起來,就此,展覽、講座和音樂會三者又為這座古老的“制琴之都”注入了熱鬧的生機。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