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宏偉目標的提出,我國文化設施建設掀起了新的高潮,各地陸續建設了一大批標志性的文化設施,其中不少大劇院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孚泰)近年來參與了我國30多座高端劇院、音樂廳的建設,成為“聲學裝飾工程開創者”。多年來對劇院建設的潛心專注,源于中孚泰矢志劇院建設、助力文化復興的文化情懷和文化擔當。
劇院建設經驗缺失
大劇院不僅是實現市民文化權利、傳播文化藝術的殿堂,更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但大劇院是世界公認的工程技術難度最高的建筑。在今年第九屆深圳文博會上,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等單位主辦的“民族文化復興與文化建筑未來”座談會上,有專家指出,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已建成的大劇院中,超過1/3不能滿足專業演出要求。這造成了巨大的社會財富浪費,更給大劇院的后續經營帶來重重困難。
中孚泰董事長譚澤斌說,國內大劇院建設因理論落后于實踐,導致建設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劇院建筑在設計和施工上,各專業之間的融合沒有徹底解決,缺乏技術統籌與藝術、技術、聲學的集成。面對嚴峻的現實,我國急需一支專業隊伍來承擔這一社會責任。正是基于這種對大劇院建設現狀而產生的強烈憂患意識,中孚泰開始專注執著于劇院、音樂廳等文化建筑的鑄造。
據中孚泰負責人介紹,我國劇院規范標準不能滿足高標準的劇院建設要求,而一些從未做過劇院的建筑設計院和裝修公司紛紛搶灘大劇院項目。由于一些建筑設計院沒有設計劇院的經驗,只把劇院當做普通的公共空間來設計,往往是圖紙已經完成才找聲學工程師來補充聲學設計,造成了劇院設計的“夾生飯”,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影響了建筑設計思路的完整性。還有一些主營酒店、歌廳類項目的裝修公司,憑借著做酒店的經驗也來參與大劇院施工,這些沒有劇院建設經驗和聲學意識概念的施工隊所做出的工程,其結果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劇院的基本功能難以實現。
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期間舉辦的首屆劇院建設與綜合運營高峰論壇上,譚澤斌指出,國內劇院建設的質量問題主要是功能缺陷和聲學缺陷。首先,劇院缺乏技術統籌和聲學工程技術集成的單位。其二,建設單位對建筑的難度和復雜性預期不夠。其三,設計師沒有經驗,包括聲學設計師。不僅如此,大劇院建設還存在規劃不夠前瞻和長遠的弊端,建成幾年后就面臨改造的命運,極易造成資源浪費。而美國劇院的建造,不管在聲學技術、質量、規模、管理等方面都比中國要高30年至50年的水平,而且利用率和使用率都很高。
與世界接軌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杭州等30多個城市都新建了投資在億元級別的大劇院,總投資約超過100億元。而在這些如雨后春筍般屹立而起的大劇院中,中孚泰團隊就參與了其中80%的設計與建設。據資料顯示,我國2000年至2009年完工的大劇院中,中孚泰團隊參與了3座;在2010年至2012年完工的大劇院中,中孚泰團隊參與了9座;目前在建的大劇院中,中孚泰參與比例近80%。
一個好的劇院是聲學技術和藝術的融合體。大劇院建筑涉及到四大系統18個專業的整合,其中聲學設計在工程建設中占有主導地位。要建成造型美、音質美、功能合理的大劇院,僅僅購置高檔的音響設備是遠遠不夠的。大劇院對建設單位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它需要對聲學、光學、材料學、工藝學有專業研究,需要有能力整合藝術與建筑技術,需要在建筑規劃階段的輔助平面、空間、聲學設計經驗,需要有色彩、舞臺工藝、燈光照明等劇場設計經驗。劇院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必須貫穿整個建設過程,包括土建設計、機電、室內裝修設計和竣工前后的聲學測試等。
中孚泰以企業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精神,專注于劇院的聲學技術研究,率先建立了聲學設計所,通過對技術創新、設計創新以及對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完美地將聲、光、電及智能化與建筑聲學、建筑藝術和建筑結合在一起,并于2012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證。
文化擔當意味著創新、開拓、向世界水平看齊。2009年完工的武漢琴臺音樂廳,是我國目前最好的音樂廳之一,它采用的是歐洲經典的“鞋盒式”設計,充分保證了聲音的流動性,讓音樂更有整體感、更豐滿。琴臺音樂廳的聲學測試指標超出設計預期,征服了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全球頂尖的德國聲學公司BBM對中孚泰團隊給予了高度評價,并稱中孚泰徹底改變了他們對中國人在演藝建筑工程中質量管理的看法。廣州大劇院是我國建成的由“世界建筑女魔頭”扎哈·哈迪德設計的第一個建筑。這個被稱為“圓潤雙礫”的異形建筑,外表面共有59個轉角、101個面,沒有任何兩個面是相同的,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建筑之一,而且是全世界第二個采用不對稱的設計手法建設的劇場,聲學設計沒有施工圖也沒有衡量標準,實施難度很大。而中孚泰團隊精雕細琢,經過4年的時間,終于把“雙礫”打磨得圓圓潤潤。2012年建成的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大劇院,中孚泰團隊首次解決了金屬結構建筑中的聲音共振問題,這標志我國劇院建設技術水平已經開始引領世界。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劇院建設整體水平,近年來中孚泰還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多次向住建部發出倡議,推動將聲學性能納入國家劇院建設驗收規范。2012年,中孚泰受邀參與國家劇院建設標準編寫,從標準上把我國文化建筑建設推高到世界水平。
建百座世界一流文化建筑
2001年,譚澤斌曾到英國牛津大學學習。這期間,他走訪了英國的很多城市,注意到大劇院、音樂廳等文化建筑在民眾的心目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些高雅的藝術場所不僅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與城市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相輔相成。譚澤斌發現,英國的文化建筑和藝術在傳播民族價值觀、提升民族文化的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中孚泰不僅潛心研究劇院建設的技術問題,更是把目光更深層次地投入到劇院建設的文化生態、劇院運營等層面。譚澤斌說:“過去18年來,中孚泰一直在推動和完善我國的大劇院建設。起初,我們最關注它的功能問題,比如建設聲學。后來,我們開始關注與劇院運營相伴生的政府財政負擔問題,注重推動集約型的劇場建設。現在,又增加了一個重要課題,即劇院的運營。中孚泰希望以己之力推動整個行業發展。”
在譚澤斌看來,目前我國的大劇院建設全靠政府主導,這在劇院的早期形成階段是需要的,但到了一定時候,政府必須改變這種投資模式。在劇院建設和運營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大方向(比如投資方向)的掌控者和大原則(比如傳播文化和價值觀)的堅守者。劇院運營的關鍵是要依靠市民的需求來推動它,讓市場來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這樣才有可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劇場生態。
在近年來參與設計與建設劇院的過程中,通過與歐美國家劇院建設咨詢專家、運營專家、國際建筑設計師的頻頻接觸,以及在歐美的實地深入考察,譚澤斌對于劇院建設運營有著自己的一番理解與規劃藍圖。他說,下一步,中孚泰計劃費十年之功做一項系統工程,比如,選幾個學校和社區進行配套的劇場建設,并把它們整合成樣板項目,待運營成熟后大力推廣。
民族文化復興不應該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應該履行的責任與義務,這是中孚泰的文化自覺。中孚泰有著長遠的文化愿景,那就是為中國人建100座世界一流文化建筑,以此推動文化復興,助力“中國夢”。(中國文化報/彭海霞 戴 波 咸花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