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豪華巨輪開始下沉,所有人都面臨生死抉擇。那一刻,100多年前的許多人,以自己的信念和勇氣交出了令人感懷的答卷。
船沉之時,船長規定“讓婦女和孩子先走”,而大多數人也恪守這一原則,從而上演了一幕幕夫妻、情侶、母子的生離死別。在當年的泰坦尼克號上,曾有過一對如電影中Jack和Rose般的“生死戀”:53歲的美國女作家海倫·丘吉爾·康迪,在船上邂逅了58歲的美國建筑師、藝術家愛德華·肯特。兩人一見鐘情,相約回到美國便締結良緣。然而厄運來臨時,海倫登上了救生艇,愛德華卻隨船沉入了大海。后來,海倫在一份36頁的手寫回憶錄中,披露了這段戀情和恐怖的沉船時刻。
在泰坦尼克獲救的700多人中,婦女兒童占了絕大多數,許多女仆都優于他們顯赫的主人而獲救。那些被海難親歷者拼貼出來的眾生相,和電影場景一樣感人至深。
當美國富豪Benjamin Guggenheim意識到自己不會獲救時,他和自己的跟班回屋換上了正式的晚禮服。他最后被人看到是坐在甲板的樓梯上,和他的跟班一起喝著白蘭地,抽著雪茄。
另一位選擇優雅死去的人,是泰坦尼克上的首富、實業家Colonel John Jacob Astor,在幫助妻子、女仆和護士登上救生艇后,他則在船的右舷翼上優雅地抽著煙。
著名梅西百貨的創始人之一、美國眾議院成員Isidor Straus的妻子Ida Straus,因為不愿和丈夫分開而拒絕逃生。他們最后一次被看到是靠在椅子上,向救生艇上的人們揮手。而在電影中,這對夫妻則相擁著躺在套房的床上,被沒入水中。
而電影中的女富豪Molly Brown,在海難中一直幫助著別人登上救生艇,被勸上救生艇后仍堅持回去搜索幸存者。她的英雄行為被后人譽為“永不沉沒的瑪麗·布朗”。
頭等艙的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擁有上校軍銜的Archibald Gracie IV,也是一位舍己救人者。他脫下自己的衣服幫助女人和孩子登上救生艇,自己則躺在船只的碎片上漂浮,直到被返回的救生艇發現。因為長時間泡在海水中,當年12月便病死于紐約。
海倫還在回憶錄中披露了,所有在輪機房工作的船員們走下甲板到機艙中等待死亡的場景。“船長對他們說:‘到(機艙)下面去,男人們。你們每個人,都到下面去。’所有船員都默默無聲地遵守了他的命令,沒有抗議,沒有抱怨,沒有反抗,他們走下機艙,從生走向了死。他們知道,一旦他們走下機艙,他們將再也不會活著上來了。這是一群無名的英雄。”
最終,在泰坦尼克幸存船員中,職位最高的是二副Charles Lightoller,包括船長Edward John Smith、船塢設計師Thomas Andrews、首席工程師Joseph G. Bell,均放棄逃生,堅持與船同沉。而泰坦尼克上所有工程師也全部遇難。許多船員連遺體都沒有被找到。
但生死時刻,也難免有臨陣脫逃損人利己的人,但他們日后都被釘在了恥辱榜上,不僅被譴責的口水淹沒,也沒法在江湖混了。
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坦尼克號上最聲名顯赫的蘇格蘭男爵Sir Cosmo Duff-Gordon。海難時,他和做頂級時裝師的妻子Lady Duff Gordon登上了1號救生艇上,當時能裝40人的該艇只載了12人,但他卻賄賂船員不讓回去救人。此后,他們一直活在輿論的指責中,Lady Duff Gordon還為此和他離了婚。
而身為白星船運公司董事長的Joseph Bruce Ismay,海難后也被當做懦弱的代表。原因在于,設計泰坦尼克時,他建議少放置救生艇;海難發生時,他卻搭乘救生艇逃離。后來,他只得退出公眾視線,回家鄉度過余生。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