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緊的是,孩子在聽到某個樂器的聲音時,就會馬上跑過去聽,被牢牢吸引住了,不想干別的事情。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多留心,這是孩子適合學音樂的信號。
俞玲玲:至于學哪種樂器,也看孩子被哪種聲音吸引,像我以前學過小提琴,但是怎么都喜歡不起來,可是一聽到琵琶聲,我卻立馬愛上了。喜歡的才是適合的,要是別人來決定,那是很痛苦的事情。
學到中途不想學了,怎么辦
問題2:孩子一開始興趣很高,學了一段時間后卻興趣大減,不想學了。父母該怎么做?
俞玲玲:我覺得這跟教課的老師很有關系。老師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強心。要讓孩子有一種感覺:我喜歡這個老師,我要表現得最好!這樣他們就會有學習的欲望和責任感,自然也會努力地學。
我很慶幸當初碰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浙江著名琵琶教授駱介禮。駱老師幽默、富有智慧。彈得不好,他也不會批評我,反而會逗一逗我,讓我不好意思,下決心一定要彈好。所以孩子在學樂器的時候,啟蒙老師非常重要。
孩子天生就好動,容易不耐煩,父母靠強壓是肯定不行的。家長要把他們當朋友看待,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再表達你的想法,互相溝通,孩子也會明白。
學音樂,到底誰說了算
問題3:國外如何培養孩子學音樂?一般
從幾歲開始?
俞玲玲:一般5至7歲開始學樂器是比較合適的,我們國內的家長讓孩子學樂器,有的是單純想培養孩子的音樂素質,這種其實挺好的,增加個人的修養;有的是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在學也跟著學,這種就有點盲目了;還有一種就是為了考試能加分,或者去考特長生,這種目的性比較強。
我覺得,藝術特長加分政策就應該撤掉,為了加分而學習,肯定是學不好的。很多孩子能拿出一堆證書,但能說藝術修養很高么?鋼琴十級,就一定鋼琴彈得好么?證書并不代表什么。
“Ragazze Kwartet”:在我們這邊,有的孩子是因為家里有人從事音樂行業,從小耳濡目染就喜歡上了音樂,有的是小時候聽到過樂器演奏無意間喜歡上的。但是不管是何種起因,學不學音樂,都是孩子說了算。如果學習了一段時間,覺得并不是那么喜歡,不想學了,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的意愿來。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實習生 應蘇霞 記者 黃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