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伴隨著悠揚的馬頭琴聲,一段清麗高亢的蒙古民歌響徹上海浦西洲際酒店的宴會廳,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文化局的展臺吸引了眾多參展者。10月19日至22日,作為第十五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的主會場,這里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家演藝機構。
在14年運作經驗和去年轉型發展的基礎上,本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演交會借鑒世界各大成熟交易會的模式,進一步完善交易會結構、改進交易形式,實現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創新與跨越。
在專業性道路上踏實前行
看重實在的交易成果向來是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的傳統。今年的演交會則在這方面更進一步。無論是把會展廳選擇在空間更緊湊的賓館宴會廳、壓縮布展規模,還是簡化開幕儀式,把更多的經費和精力投入到增設多項創新性節目交易活動、提升談判效果上,都體現了演交會對務實、專業、高效的追求。
走進演交會熙熙攘攘的會場,記者發現,今年參加交易會的行業領軍企業進一步增多。首次參會的大連萬達演藝管理有限公司和杭州宋城“演藝谷”等,都成為備受關注的展臺。此外,本次參會的國外機構超過100家,參與的國際專業人士也較上年增加了約10%。其中,愛丁堡藝術節、墨爾本藝術節、新加坡藝術節等國外主流買家超過40家,占國外機構總數的40%。
海內外演藝機構紛至沓來,看中的是演交會的高成功率。去年演交會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與香港藝術節的聯合委約作品《青蛇》,已經于今年3月在香港藝術節上成功演出了6場,此前在北京的演出也深受歡迎。演交會開幕當日,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與香港藝術節又就2014年聯合委約制作的原創京劇進行了協議簽署儀式,智利圣地亞哥戲劇節邀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選派優秀雜技團體于2015年赴圣地亞哥藝術節演出等一系列項目也陸續進行了現場意向簽署。
買家賣家都愛的展示平臺
在鄂爾多斯市文化局展臺,鄂爾多斯市演出服務中心主任陸松華介紹,他們的烏蘭牧騎及鄂爾多斯歌舞劇團先后到過亞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鮮明的藝術風格引起眾多國外展商的關注。
河南展廳也是演交會的一大亮點,河南省此次選派鄭州市歌舞劇院的舞劇《水月洛神》、越調《老子》及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等進行推介。“這幾張中原文化名片都是經過連續幾年的打磨和精挑細選的,是能夠代表河南走向世界舞臺的。”河南藝術中心演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仕俊說。
事實上,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演交會提供的這個平臺上,只要有好的節目和理念,無論大機構還是小組織都可以各顯神通;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能獲得滿意的收獲。加拿大國際演出交易會的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希臘裔加拿大人“喬治主席”拉著一大箱展示資料單槍匹馬前來,為推廣他的樂隊演出四處游走;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親自上陣,不但為自己的藝術節尋找節目,也竭力推廣自己的展示平臺以及在自己平臺上演出過的優秀劇目;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今年帶來《青蛇》等4部作品,繼續在會場的VIP展廳做重點推薦。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參會者都是有備而來。荷蘭國際演藝聯盟的露西娜進場后直奔保利演藝經紀公司的展臺而去;上海交響樂團的負責人和此前就已約好的國外展商坐在會場洽談區,已經聊起了演出的細節問題。這樣的高效率與組織方貼心的服務是分不開的。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表示,由于交易信息通過網絡等平臺對注冊交易各方完全透明,很多買家、賣家參會前就知道要跟誰談、談什么,哪些節目對胃口,從而更能夠有的放矢。
“推介演出”模式成為亮點
今年,組織方在演交會主會場辟出了3個獨立的半封閉式小型表演空間,開幕當日安排音樂劇《媽媽再愛我一次》的片段和10支中外樂隊集中做推介演出。整個演交會期間,這樣的推介演出共有31臺,進一步形成現場“看樣選購”的洽談交易模式。
仿照國外主流演出交易會,首次引進的視頻選拔推介模式是本屆演交會的開創之舉。主辦方與國內代表性買家共同事先挑選出加拿大多媒體劇《美女與野獸》、英國現代芭蕾舞劇《天鵝湖》等10個較適合中國市場的國外新興節目,由國外代表結合大屏幕高清視頻作現場推介演講,讓買家“看得清楚”“買得放心”。
演交會期間,內容包括如何走向國際市場、如何走進中國市場、中外親子兒童節目視頻推介會、國內商業戲劇項目創投會、“新技術與舞臺藝術”研討會等在內的7場中小型專業研討會與交流會分別舉辦,為國內外演藝界專業人士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也為國內演藝行業人士及其項目提供了與國際市場對接的機會。(中國文化報/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