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保利只有一家位于北京、經營了十余年的劇院。但由于當時文化市場的不斷開放和繁榮,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應運而生。10年間,保利劇院推行的“政府財政補貼、目標管理,保利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模式,逐漸在全國劇場院線推廣開來。如今,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已經遍布華中、華南、西南、長三角、珠三角及中原地區,經營管理的上海藝術中心、武漢琴臺大劇院、中山公園音樂堂等均已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物。
與此同時,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也已成長為下設37個子公司、3個分公司,經營管理著35家劇院與公司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2012年,保利組織演出3600余場,接待觀眾超過380萬人次,今年則計劃組織演出4200余場。保利10年間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而這與保利不斷創新與突破,堅持現代化劇院管理模式是分不開的。
率先制定標準與規范
近幾年,我國演出市場發展迅速,但并不成熟,地區差別也很大,而且文化市場的基礎不扎實,公益基金會、企業贊助減稅等國際通行運作方法都還不成氣候,不少地方的演出市場依然僅靠政府支撐。
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專業化的劇院管理公司,要想在行業中起到引領作用,必須嚴格執行行業標準與行為規范。為此,保利依據對國內劇院管理現狀的把握,在2004年至2005年間,相繼制訂出臺了針對各類演出藝術水準的《演出行業標準》和《劇院經營管理規范》。在《演出行業標準》中,將演出分為A、B、C三類, A類是國家級院團、歐美知名劇目、國家“五個一工程”劇目或文華大獎;B類是北京、上海院團的劇目,文聯單項獎劇目;C類是地市級劇目。這個分類標準得到了相關管理部門的認同。在《劇院經營管理規范》里,從管理運行制度的宏觀管理層面到基礎設備管理、衛生保潔等微觀層面,將目前劇院經營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均涵蓋其中,為國內劇院經營管理行業提供了一部重要的規范性參考文件。同時,該規范還將隨著經營管理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加以調整、補充、完善。
除此之外,保利在經營管理中還將《劇院經營管理規范》和企業質量管理標準有機結合起來。2002年12月20日,保利劇院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劇院。隨后幾年,保利在各地的劇院也相繼通過質量體系認證,實現了保利院線標準化管理運行模式,這為創新模式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質量基礎及管理水平方面的保障。
降低成本 兼顧社會與經濟效益
多年來,保利在如何“既為觀眾提供高品味、高質量的節目,同時又能節約政府資金和企業成本”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與研究,隨著院線規模不斷擴大,保利建立了獨立的票務網絡銷售體系——中國保利票務。目前保利票務在全國擁有700家以上票務銷售代理點,每年保利票務的售票量超過300萬張。同時,全部劇院還實現了聯網,通過網上購票、免費送票等優質銷售服務方式,為觀眾觀看演出提供了極大便利。
在網絡票務系統支撐下,保利通過“精品劇目+全國院線巡演”模式來實現“節約成本與高品質主流文化宣傳”有機結合。各地劇院在追求經濟效益時,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將演出與教育相結合,制定出相對合理的票價,培養消費市場。其中,市民音樂會、室內音樂會的票價一般在30元至100元之間。比較好的交響樂、芭蕾舞演出,票價也大多在200元左右。
由于各地的文化市場情況不同,消費習慣和水平也有所區別,保利在對各地劇院的經營管理上也有不同的方式。在培育演出消費市場方面,保利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通過當地的藝術培訓,例如深圳的南山藝術講堂、青島的嶗山藝術講堂等,為眾多藝術愛好者帶來很多免費接觸藝術、接觸大師的機會。除此之外,保利院線各地的劇院每月定期開展的市民免費開放日等活動,讓更多的百姓走進大劇院、了解大劇院。此外,保利通過各類公益性演出,如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演出、市民音樂會等低票價的系列演出季,以20元至100元的低票價,使觀眾花很少的錢就能看到高水準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