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藝節”開幕以來,志愿者熱情周到、細致入微的服務備受各代表團及嘉賓的好評。身著統一服裝的9000名志愿者,分布在山東各個分會場的文化場館中,他們的微笑和熱情,儼然已成為“十藝節”上一道風景線。
來自山東大學文學院的張云敏是數百名“十藝節”開幕式志愿者之一,負責在開幕式場館外引導觀眾有序入場。當被問及看不到演出是否遺憾時,這位“90后”微笑著說:“確實有些遺憾,但我們必須要保證每位觀眾高高興興地看完演出,看到他們的笑容,我們就很滿足了。”
“請進場觀眾提前出示證件,按秩序進入……”來自山東警察學院的志愿者張小凱,每隔20秒左右就要做一遍安檢提示。10月14日下午,濟南驟然變天下起了瓢潑大雨,到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觀看昆曲《紅樓夢》的觀眾依然很多,張小凱和另外3名志愿者已經在寒風中站了近3個小時。更為感人的是,散場時,來自山東大學新聞系的志愿者柴正,冒著大雨引導著人們朝停車場走去,有人要遞上傘卻被他禮貌地拒絕了,因為打上傘,詢問的人們在雨里可能就看不清志愿者隊服了。
10月15日,山東省美術館新館內,8名身著玫紅色馬甲的小朋友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他們是來自山東廣播電視臺小記者團的“少兒講解員”。小講解員稚嫩的童聲和超萌的互動,逗得周圍的觀眾不時捧腹,成為“十藝節”全國美展現場的一大看點。10月12日至12月1日,小記者團和山東省美術館將陸續組織200名小朋友,利用周末時間,義務參與“十藝節”美術類作品的講解工作。活動策劃人趙大明表示,這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了解、參與“十藝節”,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兒童眼中不一樣的“十藝節”。
10月13日晚淄博劇院門口,來自山東理工大學的胡安龍和同學們一起疏導劇院門口的人流。早在一年前他們便報名參加“十藝節”服務,還接受了培訓,很熟悉相關工作。當問及做志愿者辛苦不辛苦時,胡安龍憨厚地笑了:“不累,這是家鄉的榮譽,能來這里工作我很高興。”
山東政法學院的李昂和同學主要負責媒體記者和國內外嘉賓的接站工作,對他們來說,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半回學校的日程安排已是常態。李昂說:“穿上志愿者的服裝,我們代表的就是山東,讓嘉賓滿意,對山東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再苦再累也值了。”(中國文化報/焦雯、程竹、蘇銳、胡克非、莫曲)
新聞鏈接
據悉,“十藝節”志愿者招募采取面向高校定向招募和社會招募相結合的方式,在山東省內共招募了志愿者9000名,其中賽會志愿者4000名,主要服務開閉幕式以及文華獎、群星獎、全國美術展覽等藝術賽事和各類活動;城市志愿者5000名,從事文化藝術展示、文明禮儀示范和導游導購等各類城市志愿服務。“十藝節”開幕前,“十藝節”組委會對所有志愿者進行了上崗培訓,邀請了知名專家針對志愿服務精神、志愿者禮儀、安保知識、“十藝節”相關知識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