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概況
四川音樂學院創建于1939年。先后為“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西南音樂專科學校”,1959年經教育部批準為現名。
有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戲劇學、工業設計學、藝術學理論五個一級學科。藝術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四個學科門類,125個專業方向。
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舞蹈學、美術學、工業設計學各專業方向碩士授予權。2009年開始,與四川大學聯合招收培養音樂文學博士生。
學院占地1200畝,在校生共計1.3萬余人(不含獨立學院),固定資產19億元。擁有文獻豐富的圖書館、校史館、陳列館和聲像館。學院有系統的研究機構 “五所一室四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音樂研究所、樂器研究所、美術研究所、流行樂研究所、錄音合成與計算機音樂實驗室、作曲技術研究中心、音樂治療研究中心、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古琴藝術研究中心)。四個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藏羌文化研究院、鋼琴藝術研究院、小提琴藝術研究院)。成立了四川音樂學院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四川省音樂文學學會。有正、副教授453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0人、二級教授13人。匯集了一批高學歷、高職稱和高研究能力的教授、博士、研究員科研隊伍。
學院秉承“為祖國歌唱、為社會奉獻、建藝術高地、走時代前列”的辦學理念。以優良的學風和高水平的教育質量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專業人才。戲劇家熊佛西、陳白塵、吳茵,作曲家常蘇民、何訓田、賈大群、高為杰,畫家張大千、張善子、李有行、吳作人、丁聰、馬一平,語言學家呂叔湘,聲樂教育家郎毓秀,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舞蹈教育家李楠,表演藝術家劉曉慶,世界鋼琴王子李云迪,青年鋼琴家陳薩,世界青年小提琴家寧峰、文薇,歌唱家范競馬,青年歌手張邁、李宇春等均是我校杰出校友代表。
近五年來,師生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和評獎中獲得國際獎項209項,國內獎項1176項(其中聲樂“金鐘獎”金獎三項、銀獎三項、銅獎四項,工業設計“紅點獎”五項)。科研立項8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文化部科研發明一等獎兩項,省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4項。各種獎項350項。國家教育部、中宣部、團中央授予的獎項達17項。學術專著110部。
學院《音樂探索》入選為全國高校優秀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學院的發展一直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溫家寶、李鵬、李嵐清、周永康、曾慶紅、曾培炎、楊汝岱等先后蒞臨我院視察,聽取學院發展匯報,觀看我院師生的匯報表演,并與師生們親切座談、聯歡,對我院的辦學成績、辦學特色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
在2008年全國高校教學水平評估中被評為“辦學水平優秀學校”。
是國內首所申報藝術大學并經省政府同意已上報國家教育部待批的高等藝術院校。目前,全校師生員工正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契機,創新文化發展新理念,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力爭“四川藝術大學”早日掛牌。
二、培養目標
根據社會需求,著力培養基礎扎實、技藝深厚、綜合素質較好的高、精、尖藝術人才和適應性強、出口寬的復合應用型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