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俠少女時代
自成一派·唱戲不帶話筒味兒
趙燕俠15歲正式掛頭牌,在侯喜瑞、葉盛蘭等名家的輔佐下在北京三慶戲院一炮打響,連續三天上演了《十三妹》、《大英杰烈》、《翠屏山》,從此在群雄逐鹿的梨園界打開一片天地。在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和四小名旦中挑起“燕鳴社”,1951年,年僅23歲的趙燕俠就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馬連良、譚富英、老舍等前輩并列為北京私立藝培戲曲學校董事會的董事。
由趙燕俠獨自挑班長達15年的燕鳴社,在政府的動員下并入了當時實力最強的北京京劇團,與比她年長的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并列五大頭牌。1963年,趙燕俠和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四人組團赴香港演出,她鮮明的藝術特色受到海內外觀眾的一致肯定。后來周總理看了趙燕俠演出的《玉堂春》之后,興奮地評價:“這就是中國的《復活》嘛,趙燕俠可以自成一派。”從此趙燕俠的“趙派”唱腔更廣為流傳,趙燕俠不喜歡用話筒演出,“原本一個人唱戲一個味兒,用了話筒都變成一個味兒了——‘話筒味兒’。”趙燕俠演唱即便沒有話筒和字幕,觀眾也能聽得很清楚,她的吐字清晰,大膽舍棄難懂的上口字和尖字,改用易懂的京音,又不失京劇韻味。同時強調情感充沛,逼真扮演角色。
安逸晚年·每天都愛喝啤酒
趙燕俠的人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她有著坎坷的童年學戲經歷,也有過少年得志的舞臺輝煌,曾在“文革”中被江青當眾點名為“黑幫”、“現行反革命”,到干校勞動改造4年,后又有重返舞臺、紅遍國內外的第二春。如今趙燕俠已經85歲高齡了,有著和諧安逸的晚年生活,除了血壓高之外,身體還好。據女兒講,趙老師生活中最喜歡的就是她的小狗,飲食上最大的喜好就是啤酒,趙燕俠開玩笑說:“每天都能喝一瓶啤酒,都喝出啤酒肚了。”趙燕俠平時生活由她的女兒張雛燕照料,弟子吳昊頤、朱虹平時也都是由張雛燕負責手把手傳授。張雛燕學藝比較晚,現在是北京京劇院的青年演員。趙燕俠的弟弟趙元俠比她小十幾歲,也是北京京劇院的演員。(北京晨報/和璐璐)
相關鏈接:趙派代表劇目
《沙家浜》:趙燕俠在《沙家浜》中扮演阿慶嫂,她從南方賣開水、燒“老虎灶”的老太太身上學到不少習慣動作和語氣,并運用到自己的表演中。
《白蛇傳》:在《合缽》一折中母子分離的一段“小乖乖”唱腔,唱出母親對愛子的一片真情,引人落淚。趙燕俠特別強調母子分離的撕肝裂肺的傷痛,感染力超強。
《玉堂春》:打破習慣亮相的一個“碰頭好”,加了一段“起解”,表現人物死到臨頭,充滿畏懼、恐慌的出場,一下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
《花田錯》:趙燕俠用活潑的身姿和明亮的眼神,帶著幾分調皮,一下子就勾勒出小姑娘的性格,讓人耳目一新。當聽到員外爺叫小姐前往花田訪婿時,一下就變成被放飛的小鳥,表現出小姑娘愛玩的天性,每次演到這里時,少女形象已經深入觀眾心中。(和璐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