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影視藝術學院
天籟影視藝術學院現有學生700多人。擁有專業教師7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32人,他們分別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
學院把培養學生影視藝術創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緊密結合起來,成體系的配置了專業的教學設備、設施。學院擁有專業教學樓、11個大型多媒體教室、非線性編輯教學室、影視節目演播制作中心、節目排演中心、播音主持語音教學實驗室、影視制作錄音棚、編導教學實驗室、形體教室、鋼琴教室、影視節目放映廳等專業教學設施,可以實現戲劇影視作品、各類電視節目的制作流程,強有力的保證了專業教學和實踐創作的需要。
學院遵循藝術教育的規律和專業特點,實行小班教學,讓學生能充分與教師交流互動,開發自身藝術創造潛能,獲得最優的專業學習效果。學院為訓練學生的創意創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分別創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天籟學生創意創作室”和“行知戲劇工作室”。組織學院師生積極參加各種文藝匯演、藝術大賽等活動。學院師生還多次參與制作拍攝的重慶電視臺大型節目和重慶衛視“刑偵檔案”、“大戲當前”、“冷暖人生”、“人生有戲”等欄目的拍攝,并在中央電視臺6頻道播出和重慶電視臺播出。2009年,《父親膝下的兒子》獲第二十七屆重慶市大學生校園之春DV短片大賽二等獎;2010年,《坎門的門坎》獲金熊貓電影節入圍獎、《china》獲“重慶市大學生攝影比賽”一等獎;2011年,《可口可樂上善若水》獲“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重慶賽區一等獎;由我院教師參與的專題記錄片《大后方電影系列》獲“高等院校影視學會”一等獎,并在重慶衛視播出。2012年,由我院“行知戲劇工作室”創作的三幕十場話劇《家園》參加重慶第四屆大學生戲劇節,囊獲五項大獎,即“優秀劇目獎”、“優秀演出獎”、“優秀演員獎”、“優秀指導老師獎”和“優秀組織獎”,這是空前的歷史性突破,充分展示了我院藝術教學的實力。
由于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加強素質教育為核心,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藝術教育規律,按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多年來,本科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就業范圍遍布北京、重慶、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山東、云南、貴州等地。服務單位包括:央視第七頻道、第十頻道、北京交通廣播臺、湖南廣電總局、廣東南方電視臺、浙江日報集團、重慶電視臺各頻道、云南香格里拉電視臺、貴州黔西南州立電視臺等。此外學院還鼓勵學生努力考研,開設有專門的藝術理論課、電影史論課等以滿足考研學生的需要。近年來,分別有學生考上上海大學、浙江大學、西南大學、香港演藝學院等知名大學藝術類學科的研究生。
廣播電視編導(影視創作方向)(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編導、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有良好的應用操作能力與較強的創新意識,適合在各級廣播電視臺(站)、新聞傳媒機構、宣傳文化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廣播電視新聞、文藝節目、綜藝節目、文化教育節目和影視劇的策劃、寫作、導演和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廣播電視音樂音響、廣播電視新聞、廣播電視文學腳本創作、影視作品分析、剪輯藝術、廣播電視節目策劃、故事片編導、影視攝影攝像、影視廣告創作、電視節目導播等。
廣播電視編導(影視制作方向)(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制作等方面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較為豐富的文藝知識、理論修養和藝術鑒賞力,能在廣播電視系統、文化部門、傳媒制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各類廣播電視欄目、節目的策劃、編導等工作,具有較強制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燈光照明技術、影視廣告制作、電視節目導播、非線性編輯、攝影技術、攝像技術、電視節目包裝、三維制作、電視節目制作、DV短片創作等。
表演(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影視、戲劇、小品等專業理論知識與表演技能,并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作能力,適合在各級文化藝術團體、廣播電視系統、企事業單位和群眾文化機構,從事影視、戲劇、文藝節目表演、創作和組織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表演、臺詞、形體、聲樂、鏡頭前表演、畢業大戲、化妝與人物造型、戲劇影視作品賞析、播音主持藝術、中外文學等。
播音與主持藝術(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播音、廣播電視節目主持、文藝作品演播和節目策劃、創作、編輯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現場播音、主持能力,適合在各級廣播電視臺(站)、新聞傳媒機構、宣傳文化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播音、主持、新聞采訪、文藝演出、群眾文化活動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話語音及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新聞采訪與寫作、配音、音樂基礎、電視攝像基礎、綜藝節目創作與排練、畢業作品創作。
推薦閱讀:《全國高考重慶市高校音樂校考報名考試錄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