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3點,內蒙古二人臺藝術團排練大廳,在歡快的音樂聲中,30余名二人臺青年演員手持象征著喜氣、和諧的小紅燈籠,翩翩起舞……
這是“伊泰情”第九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魂牽夢繞二人臺精品晚會的排練現場。“停,停,停……你們幾個步伐有點慢,重來一遍,音樂準備。”晚會總導演武利平不時地叫停、做示范,指點演員們的舞蹈動作和唱腔。
武利平告訴記者,草原文化節設二人臺專場晚會,今年是第一次。時長約2小時的晚會節目,從前期策劃、籌備,到后期排練,已有3個月時間。他介紹說,晚會將以弘揚草原文化,展示優秀二人臺藝術為宗旨,以二人臺藝術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傳統二人臺經典劇目、改編二人臺經典劇目、新創二人臺優秀劇目的巧妙結合,利用現代舞臺表現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將二人臺藝術進行展示。
武利平說:“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二人臺藝術,是蒙漢人民共同創造的藝術結晶,更是草原文化元素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在草原文化節這樣的高端平臺,將二人臺精品劇節目展示出來,既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區極具地域特色的優秀劇種,又可以為草原文化的弘揚做出貢獻。”
武利平將此次晚會的亮點概括為9個字:陣容大、創意新、裝飾美。“晚會整體將營造出大氣、熱烈、歡快的藝術氛圍,以滿足各個層次、各個年齡段觀眾的需求。”武利平說。無論是舞美、服裝、燈光設計,還是音樂、唱腔、表演設計,都以表現濃郁的二人臺藝術特色為原則,且根據每個劇節目的內容和每位演員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刻畫,使藝術優勢得以最大化發揮。
“那邊坐著的是涼城縣烏蘭牧騎的演員。”武利平指著排練大廳左邊的十幾名演員說。本次晚會將有40余名演員參加,除內蒙古二人臺藝術團的演員外,還有來自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烏蘭牧騎的15名青年演員。演員王紅葉告訴記者,她們平時主要在農村牧區演出,很少有這樣的機會。
武利平在涼城縣也設了一個排練場地。不久前,他還帶著內蒙古二人臺藝術團的演員們到涼城縣和當地烏蘭牧騎的二人臺演員們一起排練、生活了一段時間。武利平說,這是一種很好的合作方式,既實現了藝術交流,又鍛煉了隊伍,也是劇團走基層、轉作風的一次生動實踐。(來源:內蒙古日報/記者 張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