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黨的十七大以來的文藝創作繁榮發展中,根據自身具有“示范性、代表性和導向性”這一使命,實踐了“交響樂中國化,中國交響樂世界化”的藝術生產理念,在這個理念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外曲目并舉、提高與普及并重,面向市場、面向大眾、面向未來”的工作思路和“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牌樹形象、以經典立標高”的發展策略,通過藝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開發出了經典音樂會系列、中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系列和公益性音樂會系列三大板塊,并在此基礎上執行文化“走出去”和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戰略,取得跨越式發展。
請來世界大師與“走出去”
近年來,國交在音樂季中與眾多的世界級指揮家和演奏家、演唱家共鑄輝煌。為使樂團迅速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國交在2010年以創新的思維成功地聘請到法國籍的世界指揮大師米歇爾·普拉松擔任樂團的首席指揮。
近年來,國交憑借穩步提升的藝術實力和科學運營,成功實施了“走出去”戰略。國交于2007年11月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大劇院演出了中俄文化年閉幕式音樂會。2010年6月,普拉松帶領樂團以兩部精彩的交響樂作品在第5屆莫斯科世界交響樂團音樂節上亮相。2011年9月,樂團再由普拉松指揮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第一屆歐亞藝術節上演出兩臺音樂會。2010年11月,國交赴韓國參加了第28屆韓國國際音樂節。
與此同時,國交的合唱團聘請了世界合唱指揮家維杰來華指導排練,從而藝術水平突飛猛進,打開了國際市場。2011年10月,國交的合唱團應邀赴意大利參加羅馬圣契西利亞國立音樂學院管弦樂團2011—2012音樂季開幕式。
國交完全以商業演出的渠道打入國際古典音樂的主流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對“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不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交響樂創新 是國家樂團的使命
推出中國的交響樂作品是國交更大的擔當。國交的金色音樂會品牌“龍聲華韻”就是這一使命的體現。這個系列已經為17位海內外中國作曲家舉辦了21場個人音樂會,共推出了80多部中國交響樂新作。國交精于演奏中國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在業內是有口皆碑。去年,國交一氣推出大型交響音畫《魂系山河》和大型交響清唱劇《共和之路——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這兩部鴻篇巨制。而團長、作曲家關峽也身體力行地踐行中國交響樂學派的打造,近年來推出了第一交響序曲《激情燃燒的歲月》、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交響合唱《大地安魂曲》和第一鋼琴協奏曲《奠基者》等力作。
深入基層義不容辭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走基層、“三下鄉”“高雅藝術進校園”和文化援疆等工作中走在前沿。
多年來,國交曾多次在安徽鳳陽小崗村、河南鄭州的工廠區、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等地演出。國交已故“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出生在重慶南岸區,國交便把“國家藝術院團基層聯系點”建在了南岸迎龍鎮北斗村。國交的音樂家們在今年春節前夕與老鄉同下田間體驗生活,并贈送了一批樂器,幫助村民建立了農村銅管樂隊。
2011年5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一周年,國交響應文化援疆號召,赴新疆舉行了《奠基者》交響音樂會慰問演出。新疆方面邀請樂團今后每年都去演出,至少連演5年。
2007年以來,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演出市場展現出蓬勃的活力,從當初的一年不足30場到2011年的131場,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演職人員收入逐年提高,藝術生產繼續保持著穩健發展的良好勢頭。(中國文化報/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