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北京市政府與港中旅集團簽署了《關于北京天壇演藝區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這標志著籌備多年的天壇演藝區計劃正式啟動。根據合作協議,在從幸福大街到龍潭湖公園的大約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將在5年內新建34座劇院、新增觀眾座席2萬余個、總面積近百萬平方米,成為一個園林式演藝聚集區。熟悉北京市區地理環境的人都知道,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北京二環內,稱得上是寸土寸金,在這里建設規模如此之大的演藝聚集區,其出發點和立足點是什么,值得探究。
有東方特色的演藝聚集區
未來建成的天壇演藝區會是個什么樣的?這是許多人所好奇的。簽約儀式當天,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致辭中表示,天壇演藝聚集區“在總體規劃上將體現中國園林‘親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與美學理念,突出中國特色、東方氣派,打造中國園林式演藝聚集區”。
據項目實施方、港中旅集團旗下文化企業北京天創演藝公司總經理曹曉寧介紹,天壇演藝聚集區總用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其中水面40萬平方米,將成為世界唯一的“園林式演藝聚集區”。項目地段包括“一街”——幸福大街,總長1370米;“兩園”——北京游樂園和龍潭湖公園;“三湖”——龍潭東湖、中湖、西湖,水面達40.5萬平方米;“一廣場”——幸福廣場,擬在演藝區中心位置建設,占地3萬余平方米。同時,西鄰大柵欄、北接王府井、中有天壇公園的區位優勢,也使得這一區域充滿了獨特的文化積淀。在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資源的支撐下,未來建成的天壇演藝聚集區將別具東方特色,而不僅僅是世界知名演藝聚集區的“中國版”。
為北京打造文化旅游制高點
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這兩個世界聞名的演藝聚集區幾乎是中國演出業的“朝圣”之地,因為它們用天天上演的劇目和川流不息的觀眾證明了演出業可以是一個很賺錢的產業。這兩個演藝聚集區的繁華也揭示出了演藝聚集區的生存法則:既要有文化上的創造力,也要有觀眾人數的支撐。對于天壇演藝聚集區而言,這兩點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實際上,今天的北京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旅游城市。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接待國內外游客共計1.23億人次,同期紐約和倫敦的游客量分別為4880萬和2610萬——北京的游客總量是紐約的2.5倍,倫敦的4.7倍。而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游客占觀眾數比例高達60%以上。因此,在積聚了北京旅游資源的核心地帶打造一個演藝聚集區,其對北京豐富的游客資源的“野心”顯而易見。
對此,曹曉寧表示,來北京的很多游客在白天欣賞完旅游景點后,其實晚上也希望能夠看一些富有文化意味的演出,西區和百老匯對游客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北京作為一個規模更大的旅游城市,理應有一個這樣的聚集區能夠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而坐落在北京核心旅游區的天壇演藝聚集區正是希望能夠承擔起這樣的任務,希望未來來北京的游客中的80%能選擇到這里來進行文化消費,從而為北京打造出一個文化旅游的制高點。
中國特色的劇目薈萃
對于目前“不缺錢”的國人來說,建設劇院并不困難,但是劇院建成以后演什么、如何吸引人進入劇院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如此多劇院的天壇演藝聚集區未來演什么是很多人心頭的問號。
對于這個問題,作為天壇演藝聚集區倡議者、發起者和參與者的天創演藝來說是一個早就在設想和規劃中的問題。曹曉寧表示,天壇演藝聚集區的劇目將不會以音樂劇為主,而是根據中國游客的特點需求去定制。目前天創公司旗下已有全球上演超過5000場的品牌劇目《功夫傳奇》,以及常態演出的《夢幻漓江》、《新白蛇傳》、《喜瑪拉雅》等。“天壇演藝區只有13個大劇院,如果中國各地都想來北京打造一臺展示地方文化的常態劇目,10多個大劇院根本不夠用。”曹曉寧充滿自信。而這還不算作為一個國際級的演藝聚集區,這里將對國際優秀劇目產生的巨大吸引力。(來源:中國文化報/記者 曲曉燕 王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