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鄆城縣,手工古箏藝人刁望河看到手工古箏再煥新姿感到非常高興(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新華網山東頻道4月21日電 鄆城的制箏作坊產生于明洪武30年(1397年),鄆城古箏以其濃郁委婉的音韻,行云流水般的音響,成為山東箏派的發祥地。
作為鄆城刁莊古箏制作創始人刁瑯的第24代傳人,刁望河自1964年起開始從事古箏制作。四十多年來,刁望河在鄆城傳統制箏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根據鄆城古箏傳統的16弦制作原理,研制出18弦、21弦、23弦鄆城古箏,并成功地研制出獨特的26弦箏。
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手工古箏的制作和銷售陷入低谷。刁望河的手工古箏制作幾近停工,但他一直堅守著祖輩傳承下來的古箏手工制作技藝。2006年,鄆城水滸文化城開始和刁望河、李欽民等幾位古箏制作藝人合作,解決了手工古箏的制作銷售困境,使鄆城古箏制作再度煥發青春。
如今,刁望河制作的古箏銷往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