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原生態唱法
錄入時間:2012/3/7 17:02: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教程]
三、原生態唱法的多元性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國家,我們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擁有每個民族語言、風俗、服裝等文化背景,他們都擁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的音樂藝術和歌唱風格。原生態唱法的多元性表現在:歌曲風格的多樣性、演唱風格的多樣性。
在這片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的大地上,從能歌善舞的新疆維吾爾族到“歌舞之鄉”的云南,保存了世界罕見的絢麗多姿多彩的原汁原味的眾多的民族聲樂作品。比如,勞動號子、山歌、小調、情歌等。其中勞動號子是人們一邊勞動一邊呼喊,根據勞動創造出來的音調,統一勞動,指揮勞動,并起著解決疲勞調節情緒的作用,有打夯、捕魚、拉纖、插秧、裝卸車等形式。山歌,其語言韻調有明顯特點,地方色彩較濃,如陜西的信天游,甘肅、青海、寧夏的花兒,苗族的飛歌,蒙古族的長調牧歌等。小調,產生于城鎮,反映城鎮的生活的曲調,如賣貨郎、鋸大缸等。情歌,結構較大,內容復雜,包括很多樂段的東西,敘事曲,如侗族大歌、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中的長歌等 。這些歌曲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旋律優美、質樸,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瑰寶。 原生態聲樂作品的多樣性,決定了原生態演唱風格的多樣性與發聲方法的多樣性,什么樣的作品具有什么樣的演唱風格,使聲樂作品和演唱風格相吻合與統一。演唱風格的多樣性,是指每種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和表演風格。我國民間唱法流派很多,色彩豐富,充滿個性魅力。北方的民歌高亢嘹亮,南方的民歌委婉、細膩,陜北地區的民歌粗獷嘹亮。在演唱原生態歌曲時,一定根據地方語言、歌曲風格和內容去演唱。
四、原生態唱法的時代性
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經濟的大轉型,人們生存狀態、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文化需求和審美趣味在快速衍變,因此聲樂藝術的發展也應與社會和時代的變化、人民需求相結合,我們要提倡多種不同形態、不同層面和不同趣味、不同唱法的創新,原生態唱法也一樣。比如,保加利亞的女聲重唱,她們就是來自農村,采用鄉村歌手自然、純真的唱法,采用民間樂器伴奏,保加利亞的民族音樂家十分珍視這種民間音樂的精神和不可多得的特征,對它進行精心的保護和藝術加工,并將其升華提高。她們那神奇、美妙的音色和歌唱中清新、獨特的韻味是如此迷人,堪稱“聲樂藝術的一朵奇葩”。 它可以讓我們借鑒怎樣對待民族音樂的態度,我們國家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藝術背景下的多元“原生態唱法”,我們一定要加以珍視和保護,同時,對原生態唱法進行藝術加工,使之得到生存與發展。
五、原生態唱法的藝術性
原生態民歌具有很大的即興性,歌詞結構短小,通俗易懂。音樂語言凝練,往往是極為簡單的音樂素材來表達深刻的思想感情。原生態歌曲直接表達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不加修飾地追求歌人合一。原生態唱法演唱語言是本地方言,歌唱嗓音圓潤明亮,演唱的旋律優美動聽。這就是原生態唱法的魅力所在。
結語
原生態是培養藝術家的沃土,原生態的多元性是音樂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源泉。原生態作為一種唱法有自己的聲樂審美原則和藝術演唱風格,作為聲樂教育者,我們應該欣然接受,并為其保駕護航。同時也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充分認識到民間聲樂的可變性,它是在不斷地發展中得到延續,而不是簡單的還原,更不是堅守。發展才是對原生態唱法的最積極的、最好的保護,作為音樂工作者應該共同探索民族聲樂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李萍.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論[M].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顏鐵軍.從多元文化角度審視民族聲樂的發展.吉林:吉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田青.原生態唱法的當代意義[J].北京:人民音樂.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