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笛子演奏家蔣國基
錄入時間:2012/3/20 14:58: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考級]
蔣家是個職員家庭,生活過得很辛苦,蔣國基只念了3年書,這成了蔣國基心中永遠的痛,也成了他日后總是比別人多付出、多努力的一個根子。隨蔣家住在杭州話劇團一個倉庫邊上,看不到未來的蔣國基已經11歲了,依然對生活懷有夢想的他這時碰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個指路人———沈福官,他說“我帶你去考杭州雜技團吧”。
蔣國基抓住了苦難生活中這點光亮,順利考取并開始了長達兩年的雜技基本功訓練。直到雜技學訓班解散,他又幸運地碰到了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分管木偶皮影雜技的施振眉,他把蔣國基介紹到了浙江皮影劇團。13歲的蔣國基又開始學起了皮影戲操作,在他眼里皮影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他不喜歡;而那總是在伴奏時出現并不起眼的笛子卻牽動了他的情感,他決心學這門手藝。可當時劇團里保守的老藝人不肯教他,于是背著團里的人他起早摸黑自學起了吹笛子。
牛棚拜師
戀上了吹笛子,蔣國基的起點不低,誰名氣大就拜誰。經朋友介紹,他找到了當時正在牛棚改造的趙松庭,頂著右派帽子的趙松庭很不解:“你怎么這時來拜師”?但趙老師沒有拒絕他,笛子成了爺倆心心相印的話題,他一邊燒水一邊聽著蔣國基吹笛子,并糾正說“方法都不對,要從頭來”。16歲的蔣國基沒有灰心,從海寧到杭州,有空兒就往趙老師那兒跑,那時路上來回要一天,但他樂在其中。
“文革”時,皮影戲劇團解散,成立了文工團,蔣國基不再只吹笛子,需要什么就干什么。拉二胡,吹嗩吶,手風琴伴奏,甚至還上臺演過京劇“楊子榮”,但他始終放不下的是笛子。也許是祖師爺賞了他這碗飯吃,恩師趙松庭不但教他吹笛子,還教他作曲,并于1973年把他介紹到了浙江歌舞團。1976年蔣國基尊師命到北京參加全國器樂比賽,一曲自己創作自己演奏的《水鄉船歌》使他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