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歌聲傳奇五十年
錄入時間:2012/3/20 13:01: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考級]
作為中國音樂界一個傳奇般的存在,李谷一絕對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3月1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大會堂,李谷一舉行了出道50年的首次個人演唱會!笆郎嫌卸涿利惖幕,那是青春吐芳華……”當晚,這熟悉的歌聲瞬間讓聽者產生“穿越感”,人們驚嘆李谷一的聲音竟然“保鮮”得如此完美。
年紀稍長的觀眾會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從封閉的社會走向改革開放、走向兼容并蓄的時候,她的歌聲是那個時代的標志,更是象征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聲音。這么多年以來,她不僅一直活躍在第一線的舞臺上,同時以她的快人快語,屢屢出現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鄉戀》,中國流行歌曲“開山之作”
1961年,作為湖南省花鼓戲劇院主要演員的李谷一,成功塑造了20多個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年輕姑娘形象,因主演首部花鼓戲電影《補鍋》而成名。
1976年,李谷一為電影《南海長城》配唱主題曲《永遠不能忘》。得緣于為電影配唱插曲的大量實踐,她發明了一種“應景”的“氣聲”演繹方式!澳愕穆曇,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相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就是這首氣聲唱法處女作《鄉戀》,在1980年一經李谷一唱出便風靡大江南北。誰會想到,歌唱者要經受暴風驟雨般的批判。谷建芬回憶說, “王酩寫了《小花》,李谷一唱了《鄉戀》,都被點名批評。當時團中央搞了一個'15首歌’評選,《鄉戀》得15萬張票。有人說,這15萬張都是流氓投票,這是流氓喜歡的歌!
李谷一決定找個機會讓領導來評理。聽說鄧小平同志要來參加她在人民大會堂的演唱會,她就想把這首歌唱給小平同志聽,讓他評評理:這首歌到底是不是反動的、黃色的?結果演唱那天,小平同志沒有來,中央樂團的領導卻下了逐客令,“如果你以后還這樣,就請到適合你的地方去唱”。
批判歸批判,《鄉戀》還得唱。在上海和南京演出結束后,所有觀眾起立鼓掌;連續一年多,每天能收到歌迷來信100多封。直到1983年中央電視臺直播第一屆春節晚會,觀眾熱線高密度點播禁曲《鄉戀》,廣播電視系統的領導吳冷西部長,只得冒著風險,咬牙同意李谷一在全國人民面前演唱這首“黃色歌曲”。《鄉戀》終于在春節晚會得以“正名”,被喻為中國內地流行歌曲的“開山之作”。
一年演唱兩百多場
20世紀80年代初,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國唱片總公司廣州分公司和北京百花音響器材廠相繼開始生產盒式錄音帶,現代意義上的內地音像事業從此起步。彼時,盒帶的售價是5.5元,而絕大多數的工人和職員的月薪為30到50元。
在北京,流行音樂還沒有成為樂壇的主流。李谷一也經常到廣州太平洋去錄制卡帶,一首歌的版權為560元,一次性算清,之后具體翻制多少,她沒有概念。她先后錄制個人專輯十余版,銷量曾居全國榜首。
磁帶雖然熱銷,但在當時,錄音制品的傳播能量還遠遠比不上影視媒介。人們坐在新買進家的電視機前,聽著李谷一,聽著《潔白的羽毛寄深情》、《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