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標準與有效監督
一直以來,出版界對音樂出版的認識上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認為音樂出版門檻較低,所以,眾多出版社紛紛染指這一市場。其實剛好相反,音樂出版具有相對較強的專業性,《音樂研究》副主編陳荃有博士就曾多方呼吁傳媒界關注音樂圖書的出版現狀,他認為:“音樂圖書出版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從組稿到審稿到校對都需要具備專業素質的人員,非專業出版社只是在圖書出版的某一環節請專業人員略作指導,無法保證圖書的整體質量。”
因此,規范的行業標準,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會讓參與游戲者在公平的環境下掌控自己的進退、攻守、取舍。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音樂圖書市場陷入無序、混亂的競爭狀態。這是其一。
其二,出版社要自覺建立品牌競爭意識,找準市場定位,鎖定目標讀者。
市場競爭有兩種主要形式: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以降價作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市場競爭形式顯然不是出版市場競爭的上策,而通過產品差異化進行的競爭將成為企業競爭的不二法則。如安徽文藝出版社近年來將音樂類圖書確定為品牌建設的主要方向之一后,加大了選題開發力度,在細分市場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該社策劃出版的普及型音樂圖書《新人金曲100首系列》、《戲劇100首系列選曲》、《華語巨星系列》、《青少年民樂經典系列》、《快樂鋼琴視奏系列》、《流行新節拍系列》、《小提琴音樂會經典炫技作品集》等,就深受讀者歡迎,并多次重印。
這種通過產品差異化來增加出版社在市場競爭中的辨識度,從而樹立品牌形象的做法是出版社制定的高質量競爭戰略,體現了企業長遠的發展眼光和志向。真正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絕不是那些以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短視的出版社。
其三,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如音聯體等)或行業間互動的作用,促使各出版社整合資源,互通有無,共同發展。
音樂圖書市場要想步入健康、有序、繁榮的發展之路,除了需要各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等他律手段外,更多的還要依賴于行業內自發組成的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強化各成員單位的出版特色,堅持自己的出版方向,避免無序競爭,避免重復出版,形成有序良好的行業競爭環境,共同發展,凈化音樂圖書出版環境。
這一做法成功的例子是上海音樂出版社和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和湖南文藝出版社聯合推出音樂圖書訂貨會,此后又連續推出幾屆,在市場上產生了強烈反響,極大促進了兩社的飛速發展和共同繁榮。這樣的做法值得業界思考、總結。
作者:陶然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