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師的前身是兵團建筑工程第一師(簡稱工一師),1997年更名為兵團建筑工程師。
兵團工一師1983年4月成立,其文學藝術工作由師政治部領導,師宣傳處具體負責。1990年,工一師召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工一師第一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997年,工一師更名為建工師后,召開了第二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建工師第二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同時成立了文學工作者協會、攝影工作者協會、美術書法工作者協會、音樂舞蹈工作者協會和廣播電視工作者協會。到2005年,建工師文聯下屬5個文學藝術協會共有兵團協會會員11人。
一、第一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1990年11月8日,工一師召開文學藝術工作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全師文學、藝術界代表60人參加會議。會議聽取了蔡茂所做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工一師文聯章程》,選舉產生了工一師第一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有文聯委員8人。在一屆一次文聯全委會議上,選舉產生名譽主席1人,主席1人。文聯組織掛靠在師宣傳處。
1995年文聯主席蔡茂退休,師黨委決定文聯與宣傳處脫鉤,成立專職機構,李光甫為師文聯常務副主席。
名譽主席: 蔡 茂
主 席: 劉翌浩
常務副主席:李光甫
秘 書 長:王嘉賓
二、第二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1997年3月14日,建工師召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全師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76人參加會議。師長李肖明到會致辭,師政委傅援朝代表師黨委講話。會議聽取并通過了李光甫代表第一屆文聯所作的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建工師第二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由段信、李光甫、徐傳家、張學民、黃少峰、魯克敬、蔡善德、李明虎、許大綸、李樂學、付軍、董衛、蔣光成、吳新軍、何小明等15名委員組成。在二屆一次全委會上,選舉產生名譽主席1名,李光甫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大會通過了文聯章程,成立了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5個協會。會上表彰了徐傳家、李明虎、何小明、 李樂學、董衛、吳新軍、許大倫等一批文藝工作者及優秀文藝作品。
1999年師黨委任命曾其祥為文聯常務副主席。
名 譽 主 席:傅援朝
主 席:蔡 茂
常務副主席:李光甫 曾其祥
秘 書 長:李光甫(兼)
三、文聯下屬協會
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徐傳家;攝影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郭成云,主席李樂學,副主席董衛、吳新軍;美術書法工作者協會:主席魯克敬;音樂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胡建設;廣播電視工作者協會:主席王新塔。
四、文聯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績
建工師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深入生活、深入工地、深入基層、面向職工群眾,創作了一批批優秀的文學、書法、攝影、音樂等作品。
1954年,綦水源的報告文學《冰峰五姑娘》先發表在《人民文學》,后又編入中學語文教材。
1965年,吳連增創作了小說《司機的妻子》,發表在《新疆文學》,在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并引起了爭論,在“文革”中受到錯誤地批判。
1975年,兵團體制撤銷,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鐵路工程局。鐵路工程局宣教處曾經組織人員征集撰寫以建設南疆鐵路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但收效甚微。1976年,粉碎“四人幫”不久,編輯了一本書名為《天山彩虹》的詩集。同時,與解放軍八九一一二部隊政治部合編了一本報告文學集《南疆彩虹》 (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13名作者的12篇報告文學。這期間鐵指(鐵工局)下屬五個團、一個運輸營,每個單位都成立“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經常深入工地,體驗生活,創作節目,為職工群眾演出。其中,舞蹈《勾縫舞》 對口詞《連長教我推土方》等節目深受群眾歡迎。后來,這兩個節目,多次被自治區、兵團建筑單位文藝團體采用,搬上舞臺。這期間詩歌創作涌現了凌朝祥、段信、趙懿等優秀作者;在攝影藝術上,魯克敬、黃海云、王高建等多次在兵團、自治區攝影作品展覽中獲獎。
1983年4月,“鐵指”回歸兵團,更名新疆兵團建筑工程第一師,1997年更名建工師。此后建工師文學藝術事業出現了全面復興的喜人局面。小說創作成績顯著。許特生先后出版了長篇小說《邊塞風嘯》、《帕里夏與帕里黛》,并發表多部中、短篇小說數十篇,其中篇小說《砂礫》后來被北京電影制片廠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銀幕。
建工師文聯成立后,文學藝術事業開始進入繁榮時期。除了老作家許特生而外,青年作者曾其祥嶄露頭角,在全國多個文學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和散文50余萬字,其中報告文學《超越博格達》1999年獲建設系統文學征文一等獎,中篇小說《陽光工程》2000年獲全國建設系統文學征文一等獎,報告文學《西部建設者》2001年獲兵團綠洲文學三等獎。與此同時,李樂學的報告文學《大漠雄風天山骨》1999年獲中國第六屆“大地之光”征文二等獎,報告文學《萬丈高樓平地起》2003年獲中國第九屆“大地之光”征文一等獎,近年他創作的報告文學、散文、小說上百篇,約40余萬字,他所創作的以兵團題材的中短篇小說《老大》、《拜什墩》發表并出版后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張國成創作的報告文學《始終不渝跟隨黨》2001年獲全國建設建筑職工慶祝建黨80周年征文一等獎,散文《共產黨,您是永遠的領路人》同獲征文一等獎,散文長詩《西部雄師——筑路魂》2002年獲“十六大征文”一等獎,紀實散文《穿越博格達》2003年獲“古風杯”華夏散文大賽優秀獎。青年詩人段信先后在國內30多家報刊雜志上發表詩歌300余首,較有影響的詩作有《青春,在腳手架上攀登》《故事掠影》《希望,在霞光中升起》等。
2001年9月兵團建工師文聯和保密局聯合舉辦了職工首屆文藝作品書畫展,來自全師17個企事業單位的136幅書畫作品進行了展出,其中書法作品50幅,繪畫作品86幅。
1985年至2005年,建工師在改革開放的2 0多年間,產生了一大批以表現兵團建設者開發西部為主題的攝影、歌曲作品。徐傳家創作的“兵團路橋之歌”、“兵團兒女心中的歌”,在全國職工歌曲評獎中獲獎。在攝影藝術方面,魯克敬、黃海云、王高建、張國成等人,分別在全國、自治區、兵團攝影作品展覽中獲獎,何小明的國畫也在自治區畫展中嶄露頭角,較好的宣傳了兵團和兵團建設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