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簡稱:南京市音協)前身是南京文聯音樂部,成立于1949年11月。伴隨著祖國六十年的前進步伐,南京市音協也經歷了六十年的風雨歷程。撫今追昔,找尋記憶,讓我們共同回望,共同分享。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音樂部
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分會(簡稱:南京文聯)第一次代表大會于1949年11月20日至21日召開。大會通過了《南京文聯章程》和《宣言》。內設機構:秘書處,出版委員會,聯絡部,文學部,音樂部,戲劇部,美術部,民藝部,電影部。會員735人,其中,文學190人,音樂97人,戲劇155人,美術142人,民藝132人,電影19人。音樂部主任:洛辛;副主任:陳洪,王問奇;總干事:楊琦(駐會)。辦公地址:香鋪營31號
一九五一年六月,音樂工作委員會
南京市第二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于1951年6月9日至11日召開。經大會通過,將“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分會”更名為“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簡稱:南京文聯)。內設機構調整為:秘書處,運動部,研究部,出版部,文學工作委員會,音樂工作委員會,劇影工作委員會,戲曲改進委員會,美術工作委員會。音樂工作委員會主任:陳洪;副主任:洛辛,王問奇;副總干事:葉傳翰(駐會),劉春安(駐會)。辦公地址:香鋪營31號——成賢街43號——中山路2號
1954年,音樂工作委員會組建南京樂社。社長甘濤,副社長夏一峰,總干事張正吟。他們以研究古琴和演奏古典音樂為主要內容,并培養了一批學員,如:閔惠芬(二胡)、龔一(古琴)、林友仁(古琴音樂理論)等。南京樂社為南京、江蘇乃至全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文革”期間停止活動)。
注:1980年南京樂社恢復活動,由秦淮區文化館代管,內設四個專業組:古琴組,昆曲組,古箏組,民樂組。社長甘濤,藝術顧問程午加、張正吟,副社長朱平、劉正春。1995年甘濤逝世后,南京樂社改選,社長閔季騫,副社長劉為霖、劉正春、黃光明、林克仁、孫梓仙。
一九六二年一月,市音舞工作者協會
南京市第三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于1962年1月18日至21日召開。大會通過了《南京市文聯章程》。內設機構調整為:市文學工作者協會,市音樂舞蹈工作者協會,戲劇曲藝工作者協會,市美術工作者協會。市第三屆文代會期間,各協會召開會議,通過協會章程,選舉產生理事會理事、正副主席。1964年,市文聯各專業組負責人被正式任命為協會正副秘書長。市音舞工作者協會主席:晨鐘;副主席:陳大熒,陳旬盤,何作良,夏一峰,溫歡納;秘書長:于琦;副秘書長:朱平(駐會),程元春(駐會)。理事25名。辦公地址:中山路2號
自1963年起,為繁榮南京的歌曲創作,協會多次組織南京的詞作者和詩人進行創作,一些詩人就此轉行成了專攻歌詞的作者,為以后的南京歌詞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如:盧詠椿、江廣玉、葉慶瑞、吳野等。1963年至1965年,協會共出版五冊《南京民歌選》。1970年至1979年,已從市音舞工作者協會調任秦淮區文化館館長的朱平同志,積極扶持南京的歌曲創作。通過其內部刊物《秦淮新歌》(雙月刊),推出了有影響的歌曲,如:《小廠盛開大寨花》(朱平詞、喬惟進曲),《雷鋒叔叔望著我們笑》(盧詠椿詞、顧秀爾曲)等。
“文革”期間,市文聯被撤消,工作人員下放農村。1978年7月,遵照市委關于恢復市文聯機構的決定,開始籌備恢復市文聯,調配了干部,建立了文聯辦事機構,開展文聯工作和籌備召開市第四屆文代會。
一九八O年十一月,市音舞工作者協會
南京市第四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于198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召開。經大會通過,將“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更名為“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南京市文聯)。市第四屆文代會期間,各協會召開會議,通過協會章程,選舉產生理事會理事、正副主席。市音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甘濤;主席:王問奇;副主席:莊漢,張金祥,施佩秋,楊毓慈,夏禹生,祝廷偉(駐會);秘書長:祝廷偉(兼,1980年11月—1981年8月),朱平(1981年8月—1989年4月);副秘書長:朱平(1980年11月—1981年8月),林敏(駐會,1981年12月任職)。理事48名。辦公地址:鼓樓檢閱臺—鼓樓飯店—高樓門66號
1979年后,協會先后設立:音樂創作理論委員會,聲樂委員會,器樂委員會,音樂教育委員會等。1983年協會成立口琴學會,會長陸德興;南京蓓蕾合唱團,團長溫鳳平。
1981年10月,市音舞協會創辦歌曲刊物《青春之聲》,由朱平、莊漢、林敏、盧詠椿、施佩秋、溫鳳平等負責,1983年起通過郵局征訂向全國正式發行!肚啻褐暋纷1981年10月至1988年5月,共出版五十期。南京許多的詞曲作者以此刊為平臺,逐步走向了全國。1984年,《青春之聲》編輯部與中國青年報、南京日報、南京廣播電臺聯合舉辦“青春歌曲獎”征歌活動。經過評選,在來自全國萬余件應征作品中,共評出優秀獎14首,歌曲獎20首。8月20日晚,獲獎歌曲專場音樂會在五臺山體育館舉行,萬人場館座無虛席。1986年,《青春之聲》編輯部成為市文聯事業單位,主編劉洪順。
1985年8月協會成立音樂文學學會,會長江廣玉,副會長盧詠椿、方鳳麗。1985年12月協會成立吉他學會,會長石中光,副會長吳子彪,于本善。1987年音樂文學學會改選,會長盧詠椿,副會長方鳳麗。
一九八九年四月,南京市音樂家協會
南京市第五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于1989年4月11日至12日召開。根據市第五屆文代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的決定,各專業協會于1989年1月相繼召開代表大會,進行換屆選舉工作,并將工作者協會更名為藝術家協會。南京市音樂舞蹈工作者協會調整為兩個專業協會,即:“南京市音樂家協會”和“南京市舞蹈家協會”。市音協名譽主席:甘濤,王問奇;主席:莊漢;副主席:盧詠椿、費承鏗、黃玲、蘇永進、孫斌(駐會);秘書長:孫斌(兼)。理事37名。辦公地址:高樓門66號—成賢街43號
1989年6月協會成立電子琴學會,會長黃光明,顧問樊德林。1991年音樂文學學會被批準成為法人社團,即:南京市音樂文學學會,會長兼法人代表盧詠椿。1992年,南京市音協被批準成為法人社團,主席兼法人代表莊漢。1992年吉他學會改選,會長于本善。1993年協會設立音樂考級委員會,主辦南京地區電子琴和吉他考級工作。
一九九五年四月,市音協六屆理事會
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于1995年4月7日召開。名譽主席:莊漢;主席:孫斌(駐會);副主席:盧詠椿、黃玲、雷建功、蘇永進、姚金華,秘書長:孫斌(兼,1995年4月—1999年7月),副秘書長:孫建民(駐會,1999年7月任職)。理事:曹恒芹、陳學勤、蔡文忠、董小衛、杜慶洪、甘本、郭永治、黃光明、黃玲、柯志瑜、雷建功、李朝潤、凌成、劉為霖、盧詠椿、倪志斌、裴德義、孫斌、宋桂英、蘇永進、孫建民、陶心鈺、王亞倫、向如玉、楊樹、姚金華、姚彤、余華、朱依東、莊漢。辦公地址:高樓門66號—成賢街43號
1996年電子琴學會改選,會長管科亞,副會長黃光明、馬曉歌,秘書長傅賓農。1998年9月吉他學會改選,會長趙長貴,秘書長夏文飚。
二OO二年四月,市音協七屆理事會
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于2002年4月4日召開。大會通過了《南京市音協章程》。名譽主席:莊漢;顧問:盧詠椿,黃玲;主席:雷建功;副主席:李朝潤、蘇永進、王亞倫、有德鄉;秘書長:孫建民(駐會);副秘書長:管科亞(兼)、蔡文忠(兼,2002年4月—2004年11月)、章世和(兼,2004年11月任職)。理事:曹恒芹、曹紹德、陳學勤、陳彥文、蔡文忠、董小衛、甘本、李為民、凌成、牟錫平、倪志斌、宋桂英、吳梅、向如玉、謝繼群、余華、俞保根、朱小松、朱依東。辦公地址:成賢街43號—白下區四條巷12號
協會內設五個專業委員會:音樂理論創作委員會,表演藝術委員會,音樂社會活動委員會,音樂教育委員會,音樂考級委員會。
2003年1月,協會創辦會刊“南京音樂通訊”和“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網站”。2003年5月,在全國抗擊非典期間,協會組織詞曲作者創作了一批鼓舞人心、戰勝病魔的歌曲!赌暇┮魳吠ㄓ崱芬浴翱箵舴堑,用歌聲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印發了特刊。2003年10月,在全市學習“農民的好支書李元龍”活動期間,協會組織詞曲作者深入李元龍生前任職的六合大泉村采訪,創作了一批歌曲,并錄制成CD光盤!赌暇┮魳吠ㄓ崱芬浴霸诟杪曋袀黜灷钤埦瘛睘橹黝},印發了特刊。
2003年,根據文化部《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經江蘇省文化廳批準,受江蘇省音協委托,南京市音協由獨家主辦轉為獨家承辦南京地區電子琴和吉它考級工作。
2005年6月協會成立鋸琴分會(法人社團),會長(法人代表)馮文金。2006年6月協會設立手風琴專業委員會,會長管科亞。
2005年10月,全國十運會在南京召開,為更好地宣傳南京,協會承辦了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我愛南京”優秀歌曲征集活動。經過評選,有24首歌曲和21篇歌曲評論在南京日報、龍虎網、南京音樂臺、南京交通臺等媒體刊登或播出。
2004年10月至2007年6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配合全國“少兒歌曲創作推廣”工作,協會以“我唱一支快樂歌”為主題,面向全國開展了優秀新兒歌征集評選系列活動。從詞曲征集評選到新兒歌CD專輯出版再到新兒歌動漫設計大賽等,活動歷時近三年。在來自全國近2000件應征作品中,有14首獲得新兒歌各等次創作獎,其中12首被收入新兒歌CD專輯,6首獲得新兒歌動漫設計金獎。
二OO七年七月,市音協八屆理事會
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于2007年7月5日召開。大會通過了《南京市音協章程》。名譽主席:莊漢,雷建功;顧問:盧詠椿,黃玲,蘇永進;主席:鄒建平;副主席:李朝潤,王亞倫,有德鄉,徐凱;秘書長:孫建民(駐會);副秘書長:章世和(兼),管科亞(兼),曹紹德(兼)。理事:曹恒芹、曹紹德、晁岱健、陳學勤、陳彥文、杜小甦、官思渡、管科亞、管慶、惠培峰、李朝潤、李為民、倪志斌、祁堅達、孫建民、王亞倫、吳梅、吳念秋、向如玉、謝繼群、熊初保、徐凱、有德鄉、俞保根、章世和、趙春、鐘萍、朱小松、朱依東、鄒建平。辦公地址:白下區四條巷12號
2008年5月,在全國抗震救災期間,協會組織詞曲作者創作了一批增強信心、表達祝福的歌曲。《南京音樂通訊》以“永遠在一起”為主題,印發了?5月25日,協會策劃、承辦了“我們在一起——南京文藝界抗震救災獻愛心大型廣場活動”。2008年10月,協會承辦了第三屆中國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名城會會歌”征集評選活動。經過評選,在來自全國450余件應征作品中,有5首歌曲獲獎,其中1首被選定為會歌。為提升南京地區歌曲創作水平,協會先后舉辦了多場專題講座,如:潘振聲的《如何寫好兒歌》、葛遜的《如何用心創作》、盧詠椿的《談歌詞創作的“得”與“失”》、馮亦同的《漫談南京歷史上的文學名篇》、薛冰的《南京城市文化的源流和特點》、喬惟進的《民間音樂與創作》等。
至2009年止,我會及會員獲獎的歌曲
《盼團圓》(朱小松詞、龍飛曲)獲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江蘇省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青春與世界聯網》(李朝潤詞、杜小甦曲)獲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迷彩八零后》(李峰詞、惠培峰曲)獲全國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2009年中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華東賽區“優秀作品獎”;《長江黃河》(李朝潤詞、蘇永進曲)獲文化部第四屆“群星獎”金獎;《水鄉小樓》(蘇永進詞曲)獲1990年全國廣播新歌金獎;《誰不知道她》(朱小松詞、龍飛曲)獲江蘇省第四屆“五個一工程”獎;《竹山童謠》(李朝潤詞、蘇永進曲)獲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祖國在歡笑》(葛遜詞、王亞倫曲)獲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章世和詞曲《小平,您好》獲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江南江北姐妹花》(葛遜詞、陳鵬年曲)獲省六屆“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漿聲燈影夜秦淮》(高安寧詞、吳小平曲)獲省六屆“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友誼》(孫建民詞、潘振聲曲)獲“2006年全國少兒歌曲創作比賽”提名獎、省六屆“五個一工程”獎,2009年收錄于中國音協出版的《讓心靈的花兒盡情開放——全國優秀少兒合唱推薦歌曲集(30首)》及CD光盤;《瀟灑話務兵》(章世和詞曲)獲省六屆“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春風地鐵》(葛遜詞、蘇永進曲)獲省六屆“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大地的衣裳》(宋青松詞、趙春曲)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收錄于人民音樂出版社的《花兒朵朵唱祖國——2009快樂陽光童歌會電視大賽歌曲集(合唱篇33首)》及CD光盤;《你是我的親人》(大河、杞勇詞,趙春曲)獲省七屆“五個一工程”獎;《鄉愁》(余光中詞、晁岱健曲)獲省七屆“五個一工程”獎、2009年中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華東賽區“最佳創作獎”,收錄于江蘇省音協《江蘇省優秀創作歌曲集》;《中國,你好》(董春詞、惠培峰曲)獲2009年中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江蘇賽區“優秀作品獎”;《校園的風》(霄鵬詞、黃玲曲)獲“93全國校園歌曲征集”入選作品獎,收錄于人民音樂出版社的《93全國校園歌曲征集入選作品集》;《采蓮謠》(俞萍詞、王亞倫曲)獲1999年南京市“五個一工程”獎,收錄于江蘇文藝出版社的《中學生歌曲集》和中國文學藝術出版社的《新時代演唱歌曲集》;《郊游Party》(曹紹德詞、翁洪曲)獲“2006年全國少兒歌曲創作比賽”提名獎、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南京的風采》(仲昭理詞、何仿曲)獲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心中的一面旗》(李朝潤詞、蘇永進曲)獲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南京,母親城》(李朝潤詞、方之光曲)獲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放鴨鴨》(張鴻聲詞、李淡榮曲)獲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石城的記憶》(張展、朱虹詞,王亞倫曲)獲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畢業晚會》(熊初保詞曲)獲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南京在微笑》(高恩道詞、束傳賢曲)獲市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等。
六十年的成長跨越,六十年的耕耘收獲,是歷代音樂家和音樂工作者們共同創造的輝煌成就,它將激勵著后來者繼續闊步前行。祝南京的音樂文化事業更加蓬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