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聞網訊(記者 文通)在瀟湘二水匯合之地的零陵古城,座落著一座綠樹成蔭的高等院校——有四十多年辦校歷史的湖南科技學院,在該院的音樂系中,有一位剛滿20歲深深地迷戀著古箏演奏的大四女生——王戀。這名90后學生出人意料地發明了“古箏練指器”,并申請到了國家專利。
據悉,王戀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天都練習古箏,10歲時就拿到了武漢音樂學院古箏5級,6年級12歲時就拿到了古箏10級。回憶起幼時練琴的情景,王戀笑著對筆者說:“小學時,每天都是5點半就起來練琴了,周末常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樂,后來參加了全國“星星火炬 器樂大獎賽”,拿了特金獎,覺得特別開心也覺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學音樂的人都知道,學古箏會有一些困難。古箏較大、較笨重,沒辦法隨身攜帶、隨時練習。王戀是學古箏的,因此感覺特別深刻,每當她要出去比賽時,都需要自己、朋友或家人幫忙搬古箏,這樣來回多次后她覺得實在太麻煩、太不便了。于是她就想如果古箏能小一點方便一點就好了。起初王戀也只是這樣想想,并沒有具體的方案,真正下定決心去做這件發明是在大二的時候。
王戀告訴記者,“尋常的古箏長至少1.6米,搬琴的時候很累。自己就常常想,要是我的古箏只有手掌那么大就好了,帶去哪里都方便。”有了這個想法后就開始著手構思制作。“我在家里自己鋸木頭做了一個模型,拿給我父母看,父母讓我不要耽誤學業,學業為重,但并不反對我繼續研究制作。”王戀說,剛開始著手的時候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還好有老師和朋友的支持。想到剛開始構思制作的階段,王戀感概萬千。“當初發明‘古箏練指器’的時候,只抱著兩點想法,一是能方便攜帶,二是希望更多的孩子學習音樂,特別是山里的孩子。我去過大山,覺得大山里的孩子非常淳樸,喜歡他們喜愛音樂的態度,希望畢業以后能去支教吧”。當記者問到王戀是如何申請國家專利的時候,王戀說,她一直都是親力親為,用大學期間獲得的獎學金去申請的專利,是通過岳陽市的事務所自己申請的。大學四年她獲得了四次獎學金,在課余時間利用古箏教學,自給自足,將自己掙的錢,用到需要的地方。“那時的心情,我還記得,其實挺堅定的,抱了60%的希望吧。”10月22日,她收到一份來自國家專利局的郵件,正式授予她實用新型專利的通知書,專利名叫“古箏練指器,專利號:201220285690.6 。”專利批下來了,王戀的心里說不出的高興。王戀告訴記者,作為發明者,她當然非常希望能拿到國家專利證書,因為這是對她努力付出的一種肯定。但她更希望的是看到自己發明的成果能轉化成生產力,能創造價值。
花樣年華,她有很多想法。王戀告訴記者,她非常感謝學院的領導、老師們給予的幫助和支持,因為這給了她很大的動力。在即將畢業時,非常感恩在四年大學生活中所有幫助過她的老師、同學。大學即將畢業,一個新的起點即將開始,新的機遇和挑戰即將到來,王戀說,畢業之后開個教古箏的工作室,或者去當老師,或者是進企業,總之,“我想發明更多的東西來幫助學音樂學古箏的孩子!”多么美好的心靈,多么善良的心愿!我們祝福王戀。
(責任編輯 王本峰 校對 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