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坐落于具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盛譽的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會城市南昌,是我國首批建立的高等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是教育部重點建設的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高等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養職教師資、普教師資和應用型專門人才。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統籌發展繼續教育的多層次、多規格的辦學格局。2008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學校辦學起始于1952年,1977年創建江西師范學院南昌分院;1984年改名為南昌師范專科學校,開始籌建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1987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2002年改稱為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12年正式更名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校是2006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工學、管理學、理學5個主要學科門類,現有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學、工商管理、化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30多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有省級重點一級學科3個(其中,高水平學科1個,覆蓋20多個二級學科)、58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應用化學、旅游管理,省級特色及品牌專業18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農業部國家研發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271人,其中,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524人 (其中教授14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762人、碩士生導師230人。教師隊伍中,16人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入選“贛鄱英才計劃”,1人入選“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1人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獲“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稱號,7人入選“江西省教學名師”,33人入選“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5人入選“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
學校現主要有楓林校區和紅角洲校區,占地面積2162畝,校舍建筑面積64.9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911.7萬元,紙質圖書225.31萬冊。
學校以“明德精業”為校訓,建校以來,共培養了10萬余名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五年來,學校承擔了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項目以及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20項;到位科研經費累計達10577.7萬元,年均到位科研經費2115.54萬元;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項43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3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發表學術論文3269篇,其中SCI、EI、ISTP索引論文898篇次;出版專著43部;獲發明專利21項。學校出版發行《職教論壇》、《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國外職業教育》3種學術刊物,《職教論壇》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獲全國優秀職教期刊一等獎,文章轉載率在全國職教類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國教育類期刊中排名第三,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職教刊物之一。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美、日、俄、德、英、澳、加、芬、匈和臺灣地區等十多所國(境)外高等學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簽訂了合作協議。
學校注重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行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積極鼓勵研究生開展創新研究,努力培養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研究生在校期間多次獲省級以上獎勵,不斷取得良好成績,如:我校研究生曾榮膺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全國優秀“三好學生”、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大學生“新東方自強獎學金”等;在科學研究方面,研究生已出版多部學術專著,74篇論文被SCI、EI和ISTP三大檢索收錄,200余篇學術論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5件美術作品入選全國美展,并獲8項發明專利。碩士畢業生有80%進入高等院校和事業單位就業,如中科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浙江廣播電視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工程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江西省博物館、江西藝術研究院、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市公安局等,并有多名畢業生考取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等名牌大學和研究院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