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天津)演藝產業博覽會”于9月16日~19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本屆演藝產業博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和文化產業司、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等單位承辦,是我國文化產業領域一次專業性的演藝產業盛會。
作為本屆博覽會的高層論壇活動之一,“中國演藝裝備技術創新研討會”于9月16日召開。文化部科技司、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相關領導,演藝科技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共百余人參加會議。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創造新財富?營造新生活”,旨在以演藝設備高新科技作為發展演藝文化、推動文化建設、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引擎與動力,提高中國演藝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優秀文化成果與現代演藝科技的結合,促進文化產業的科學發展和持續發展。
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副局長李春雨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他說,創新演藝裝備技術,對于提升舞臺藝術創新能力,提高舞臺藝術的傳播力、表現力、影響力,催生新興文化業態,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他希望本次研討會能夠就演藝裝備技術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正確處理演藝裝備技術內部各個門類之間的關系、演藝裝備技術與舞臺藝術及演出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帶來思想的交融和智慧的啟迪。
研討會上,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朱新村作了題為《演藝設備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戰略思考》的主題演講。朱新村指出,我國是演藝產品生產、消費、出口的大國,但“大而不強,多而不精”。從生產角度看,同質化現象嚴重,缺少知名品牌和核心技術,出口以中低端市場為主。從消費角度看,我國演藝設備消費水平最高,但消費層次較低,盲目追求大場面、大制作、大投入,不講求對演藝設備的科學、合理配置,缺乏精品。
朱新村表示,當前是我國演藝設備行業實現由大變強轉變的難得機遇,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以及這些年演藝設備企業自身的發展,都會帶來行業的大發展。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他從四個方面談了實現由大到強的路徑。一是政策引導,建議政府從科技創新政策、稅收與貸款優惠政策、政府采購與補貼政策、規范市場招投標秩序的政策等方面進行相關引導。二是行業協會推動,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將及時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向政府及其部門反映行業訴求;以為會員企業服務為宗旨,深化服務的內涵,拓展服務的外延;加強協會自身建設,促進行業與行業間的交流。三是科技融合,促進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四是市場機制,從市場需求、市場認可、市場組合、市場平臺四個方面,促進民族品牌的發展。
此外,國家大劇院工程業主委員會舞臺設備部部長金志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鄭輝、天津舞臺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張金玉等專業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舞臺科技創新、演藝科技與文化經濟聯動研究、演藝科技意象創造等議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與會專家認為,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演藝設備高新技術正日益成為發展演藝產業、推動舞臺技術創新,進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動力。本次研討會為國內外演藝設備高新企業、各大科研院所開展強強聯合、加快演藝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臺,對完善學、研、產、演、展、衍的完整演藝產業鏈條,推進優秀文化成果與現代演藝科技的結合,構筑我國演藝設備制造業現代化的制高點,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