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館門外,除了參加音樂考級的學生,還擠滿了焦急等待的家長。許多家長告訴記者,讓孩子學習樂器,參加考級,除了想讓孩子有個興趣愛好,檢驗一下學習的成果外,還有一點重要的是,考級可以成為孩子以后升學的一個砝碼。
家長:多個證就多條路
采訪中,當記者問到孩子學藝術的初衷時,很多家長不約而同地把為了讓孩子培養一門興趣特長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考慮到考學相對方便、容易些。“多一個考級證就多一條路”,這是不少家長和考生的心態。
“我女兒6歲就開始學手風琴,今年12歲,今天參加9級考試。”1日下午,正在藝術館門外等待女兒的李紅告訴記者。李紅說,當初讓女兒學樂器就是為了培養個興趣愛好,考級只是檢驗女兒學習成果的一個方式。“參加考級也是為了督促她好好學。”李紅笑著告訴記者,雖然是興趣愛好,但是考級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壓力,讓她更勤奮地練習。“通過考級,才能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水準,通過考級就像是領到及格的成績單,是對孩子學習的肯定。”李紅表示。
雖然有不少家長表示,學習樂器是為了讓孩子多掌握一門特長,但也有很多家長坦言,他們是沖著特長生的資格來的。“我女兒學的是鋼琴,我們希望她以后走藝術考生的路,這樣可以增加考學的砝碼,考級后對以后的升學考試比較保險。萬一文化課成績不是特別優秀,就可以走藝術特長生的路子,一樣可以讀好學校。”陪同女兒來參加鋼琴等級考試的張曉芳坦言,雖然女兒將來也不一定走特長生的路,但參加考級,有證總比沒有好,最起碼可以多一條路。“我知道不管是初中、高中還是大學,招生時好像對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會適當降低些分數,參加考級,拿了證書,到時候升學時就多一份保障。”張曉芳稱,若孩子文化課成績優異,那在學校多會一門特長也不會吃虧。
雖然家長對于讓孩子參加考級的理由各種各樣,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部分考生和家長對該參加哪個等級考試并不清楚,反倒是很迷茫。“我們也不知道,反正老師讓報哪個就報哪個。”很多考生家長表示。
專家:許多家長是功利的
對于藝術考級熱這一現象,中國音樂協會會員、此次考級評委之一的王曉玉老師表示,在對待考級這件事上,許多家長是功利的。
“完成了一定專業級別的考試,這可以成為上重點中學的一個條件,這些條件鼓勵了那些想讓孩子們順利進入高等教育院校的家長們,讓他們積極地投身考級中。”王曉玉表示,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態直接促成了“考級熱”盛行的同時,給藝術教育和孩子們的心靈打上了功利化的烙印。現在許多家長都有拔苗助長的勢頭,純粹是為了考級而考級,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顧基本功是否扎實。很多考生都會在考級前有針對性地加強考級曲目的練習,而不是從基本功開始先打好基礎。“還有的家長盲目跟風,看著別人的孩子都去參加考級,自己的孩子要是不去就好像不是那么回事,這種心態也是十分不可取的。”王曉玉表示。
而對于考級的真正意義,王曉玉表示,學習的孩子們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和辛苦,考級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次鍛煉和檢驗,是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通過考級,評委老師會給出自己的意見,也有助于他們日后的學習。(記者 路冉冉 侯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