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越王博物館三樓舉行,展覽時間三個月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陳慶麟 實習生黃凌麗報道 中國古代人如何發(fā)明和使用樂器?去南越王博物館看看就知道。昨日,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聯(lián)合河南博物院共同舉辦的“華夏余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此次展覽位于南博館三樓,分五個部分,共展出來自河南博物院的精品音樂文物66件(套)。
展覽匯集了從新石器到民國時期,近八千年的音樂文物,既有古代上層社會專用的編鐘,也有市井百姓演奏的簫、笛、鑼、鼓。其中最為神秘的,莫過于用丹頂鶴尺骨制作的賈湖骨笛,堪稱中國管樂器的鼻祖,比古埃及的笛子早了兩千年。據(jù)悉,迄今為止,河南的賈湖遺址已經(jīng)出土骨笛30多支。
本次展覽時間為8月12日至11月中旬,為時三個月。此外,為配合此次開展,南越王博物館還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如在南博館的主網(wǎng)頁和微博上推出全新的臨展特區(qū)、精品文物推介和網(wǎng)上互動平臺,以及主辦方派發(fā)的新展小報。在兒童活動區(qū)內(nèi),孩童還可以動手敲擊和演奏主辦方精心設(shè)計的樂器,來感受古代音樂文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