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成立于1958年,現有省級會員1127人,國家級會員164人,下設《北方音樂》編輯部和電子琴專業委員會、鋼琴專業委員會、手風琴專業委員會、大提琴專業委員會、合唱專業委員會。此外尚有聲樂專業委員會、吉他專業委員會、小提琴專業委員會、二胡專業委員會即將成立。
近50年來,省音協立足抓作品、抓人才、抓活動、抓效益,取得了一些成就。1958年至1966年間,省音協通過組織音樂工作者深入生活,先后組織了12次音樂創作活動,創作出《烏蘇里船歌》、《我為祖國獻石油》、《烏蘇里江》、《松花江漁歌》等40余首歌曲和樂曲,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先后30余次組織300余位詞曲作者,分別赴省內各地體驗生活,還與省直有關單位合作或單獨組織了十余次音樂作品征集評獎活動,省音協組織創作和推薦的作品,如《我愛你,塞北的雪》、《好日子》、《北大荒人的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中華漢字》、《喊一聲北大荒》、《世界在歌聲中聽到了你》、《愛唱烏欽的阿爸》等分別獲全國"最受群眾歡迎歌曲獎"和"五個一工程"獎;音樂劇《鷹》獲全國文華大獎;月琴獨奏曲《北方生活素描》、二胡獨奏曲《小白菜》、鋼琴組曲《東山魁夷畫意》、《他山集》等獲全國創作評比一等獎。
先后獨立舉辦和聯合舉辦了100余次各類大獎賽活動,并向全國各類比賽推薦參賽選手。聲樂、器樂、演唱、演奏分別獲得國家級最高獎勵60余人次。我省一大批新人脫穎而出,走向全國,殷秀梅、陳虹、孫悅、思濃、思雨、張繼紅、萬山紅等都是從我省走出的人才。同時組織承辦了30余次研討會、座談會,如:評劇音樂研討會、全國二人轉音樂學術討論會、劉錫津個人作品研討會、傅庚辰音樂創作研討會等,在音樂學術研究方面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先后有幾十人出版了個人專著,有的填補了我國音樂史上的空白。如我會顧問廖叔同先生的專題研究《西方音樂一千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播出100集,獲得全國廣播文藝節目一等獎,齊巧荔同志的聲樂作品專集《好歌伴你同行》100首上集在全國各新華書店公開出版發行,劉欣欣、劉學清合著《哈爾濱西洋音樂史》,以及《中國戲曲音樂集成?黑龍江卷》、《中國民間歌曲集成?黑龍江卷》為黑龍江省音樂藝術史記留下了永久的記載。現正在編撰《文藝百科全書》、《黑龍江藝術志》的音樂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