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岡山》 詩作 毛澤東 作曲 傅庚辰 演唱 秦魯峰
合唱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 北京節日合唱團藝術團
西江月· 井岡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井岡山〕位于江西、湖南兩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在江西省寧岡、遂川、永新和湖南省酃(líng靈)縣四縣交界的眾山叢中,周圍有五百多里。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在這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轉移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勝利會師。隨后,兩支軍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改稱紅軍第四軍。(第四軍的番號系沿用北伐戰爭中聲威昭著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番號,這是因為該軍所部葉挺率領的獨立團中共產黨員很多,政治素質優異,戰績輝煌,紀律嚴明,所到之處,堅決支持工農群眾的革命斗爭,備受人民愛護。)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湖南、江西兩省敵軍各一部,乘紅四軍主力還在贛西南欲歸未歸之際,向井岡山進犯。紅軍不足一營,憑借黃洋界(在井岡山西北部,是進入井岡山五個主要隘口之一)天險奮勇抵抗,激戰一天,擊退敵軍,勝利地保衛了這個革命根據地。這首詞是毛澤東在黃洋界保衛戰勝利后所作。
〔旌旗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紅軍和井岡山一帶的赤衛隊、暴動隊等地方武裝。這里用“旌旗”是為了增加詩的鮮明的形象感。作者說,其實沒有飄揚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鼓角〕戰鼓和號角。古代軍隊用鼓角發號施令,指揮隊伍行動。這里指紅軍的軍號等聲音。
〔巋(kuī虧)然〕形容高踞屹立。
〔眾志成城〕《國語·周語下》:“故諺曰:眾心成城”。意思是說萬眾一心,就堅如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