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枚同,著名詞作家,山西原平人,曾任山西大同礦務局工會副主席、山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大同礦務局文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山西省第七屆政協委員、山西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主席。
也許有許多人不知道張枚同,但不知道他的歌的人在中國一定很少。由他作詞的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亞太地區優秀音樂教材,被不同膚色的人經久不息地傳唱;這首歌的姐妹篇《二十年后再相會》也已成為人們表達惜別之情時不可或缺的曲目。
三種愛譜寫成的生活
張枚同在山西大同礦務局工作了28年。在此期間,無論是作為作家,還是作為著名作詞作曲家,他都沒有選擇調離。來到煤礦因為他深愛的妻子——作家程琪;沒有離開煤礦,是因為他對煤礦、對煤礦工人有深厚的感情。
1965年,畢業于山西大學藝術系的張枚同留校任教,而程琪從山西大學中文系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大同礦務局,深愛著程琪的張枚同費盡周折調入大同礦務局。
“那個年代,調動工作難啊,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張枚同說,“進煤礦很好,我當時在大學里每月賺54塊錢,在煤礦也是54塊錢。”
在礦山,兩人一起做文化宣傳工作。從那時開始,他經常與程琪一起深入礦山體驗生活,和煤礦工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創作出了大量具有影響力、深受礦工喜愛的文學作品。
1980年,張枚同第一部具有較大影響的歌詞作品《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誕生,并在祖國大江南北廣泛傳唱開來。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
這首歌描述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萬象更新的景象,極形象的歌詞仿佛將人拉進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首歌曲的創作成功應當感謝時代。當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年輕人思想剛剛解放,看到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如沐春風。創作這部作品的確是有感而發,我覺得,即使我沒有寫出這樣的歌曲,其他人也會寫出。而且,是谷建芬的曲子讓這首歌曲真正被廣泛傳唱的……”
張枚同很謙虛。雖然這首歌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時期,但歌詞形象鮮明,格調明快,語言生動精練,飽含著時代的呼聲,就像催人奮進的號角,是當代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我從小就熱愛音樂和文學,上小學時,我就開始識寫簡譜了。上了中學,我開始學習樂理知識,剛開始看不懂,我就泡在書店里一天一天地翻音樂類書籍,直到看得自己頭昏眼花才離開。就這樣,上高中時,我已經能獨立寫歌了。”談起上學時候的事情,張枚同的眼神更添了一些光彩。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走紅之后,張枚同成了名人。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調離大同礦務局,但他選擇了留下。“對煤礦,我有很深的感情,對煤礦工人,我又有深深的同情。我沒做過一線工人,但我看過他們吃苦。為他們創作作品,只有到他們的身邊去,真實地反映他們的心聲,贏得他們的共鳴,才能成功。”張枚同說。
潤物細無聲的魅力
在煤礦工作期間,張枚同培養了一大批文藝創作人才,使大同礦區形成了一個作家群,為促進大同地區文化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主席劉俊是張枚同的學生,他說:“張枚同是我的恩師。他為人寬容、謙和,他學識豐富,對文藝創作十分執著。正是在他的指引下,我們這些學生才逐步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他用心分析每個人的作品,一絲不茍,當年大同的這些創作者的進步、成功與張枚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中國著名音樂制作人張亞東視張枚同為恩人。張枚同說:“張亞東是個音樂天才,我不過是盡自己的能力為他提供些幫助。一個人的成功,完全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也許成功的時間早晚會有所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著名作家、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劉慶邦與張枚同相交20多年,他說:“張枚同擁有深厚的文化修養,他淡泊名利,對藝術非常執著。他的藝術眼光準確、獨到、嚴謹。生活中愛才惜才,從專業的角度去衡量一個人,幫助一個人。他是中國煤礦文化事業里具有突出貢獻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對煤礦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歌曲創作方面,在小說、電視劇等文學領域也表現得十分出色,他讓我敬佩。”
云淡風輕中經典誕生
張枚同有兩個創作高峰期,一個是上個世紀80年代,另一個是1998年。第一個階段與時代有關,當時他非常富有創作激情;第二階段,則是因為他空閑時間多了,能靜下心來搞創作。
1999年,張枚同的第二部經典作品誕生。當年12月的一天,著名詞作家甲丁給他打來電話,邀請張枚同寫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的姊妹篇《二十年后再相會》,這首歌將在中華世紀壇落成典禮上演唱。張枚同有些猶豫,老調新彈不知是否還有韻味?思考再三,他結合近年來自己感受到的中國的變化,將之融入到歌詞當中,后又經甲丁的修改,兩人合作的這首經典歌曲就這樣誕生了。
1999年12月31日晚,在中國人民迎接新千年的大型活動上,當新千年來臨的鐘聲敲響,《二十年后再相會》那首歌曲唱了起來……
來不及等待來不及沉醉\年輕的心迎著太陽\一同把那希望去追\我們和心愿再一次約會\讓光陰見證讓歲月體會\我們是否無怨無悔\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那時的山噢那時的水\那時祖國一定很美\但愿到那時我們再相會\那時的春噢那時的秋\那時的碩果令人心醉。
這首歌成為中國在新千年唱響的第一支歌,歌曲在回顧國家過去發展的同時,也將人們帶向了美好的未來。
“我感到十分欣慰,自己寫的歌在新千年的第一天唱響了。”也許是因為已經到了看淡一切得失的年齡,張枚同用“欣慰”兩個字輕輕帶過了這首歌在他創作生涯中的重要意義。
藝術簡介:
多年來,張枚同創作了1000余首歌詞和歌曲作品,其中有近百首獲全國或省部級獎勵。《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獲文化部“全國優秀群眾歌曲獎”等多項國家級獎,《二十年后再相會》獲中宣部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我是個采煤的黑小伙》獲共青團中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八十年代新一輩”征歌優秀作品獎,《礦山的女人》獲中宣部第六屆“五個一工程”提名獎、煤炭系統烏金大獎,《咱們工人的手》(趙小也作曲)獲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文化獎”,《走江蘇愛江蘇》(姜興龍作曲)獲中國文聯、中國音樂家協會“金鐘獎”,《中國的節日》榮獲“歌唱祖國”——紀念建國60周年優秀歌曲征集活動歌曲創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