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由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和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聯合主辦的丁笛研討會在北京瑤琴文化館隆重舉行。
出席研討會的有齊齊哈爾市宣傳部副部長張連慶,市文聯副主席、音樂家協會主席姜云龍,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副院長高明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畢可煒,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會長、中國樂器協會副秘書長豐元凱,中箏集團董事長王光明以及民族樂器演奏家、教育家、制作家和有關媒體記者等40余人。
丁笛,作為一種新型的民族吹管樂器,是由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管弦系主任路文明和客座教授陸文漢,經過12年的努力而研制成功的,該成果于2005年12月31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專利權。
丁笛的結構是由橫管筒與豎吹嘴兩部分連接而成,呈“丁”字型,故而得名。與其他樂器相比,丁笛的獨特性就是音孔之間具有奇妙的發音規律,正是這種規律,使高、中、低不同音調的33種丁笛,每支丁笛的音域都可達到兩個八度又四個音。丁笛的最高音與最低音是其音域中的兩大突出亮點,它的高音明亮清脆、激昂高亢,適宜演奏熱情奔放的曲目;中音淳樸溫柔、豐厚圓潤,適宜演奏抒情優美的曲目;低音古樸深沉,悲壯凄楚,適宜演奏清醇厚重的曲目。丁笛的另一個優點是操作方便,指法簡潔,音程規范,便于記憶。不僅適用于獨奏,也適用于重奏、合奏,能與其他樂器相組合,是一種適合成人和兒童學習和普及的樂器。
在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先后發言,對路文明、陸文漢兩位教授歷經十二年的艱苦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和敬佩,對丁笛這一新生樂器的問世給予了充分肯定。這項來之不易的成果既有它的專業性,又有它的群眾性,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和向大中小學生推介的優勢。希望丁笛在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中,進一步展露出它的光彩,為推廣民族樂器改革新成果,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