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一種雙簧吹管樂器,起源于古代波斯。在中國古代它曾稱為"篳篥"或"蘆管"。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管子已經成為中國新疆一帶通用的樂器,后來,管子傳入中原,經過變化發展,它的演奏技藝得到了不斷豐富和發展,F在,管子廣泛地流行于中國民間,成為北方人民喜愛的常用樂器。
管子的音量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獷質樸,富有強烈的鄉土氣息。管子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管哨、侵子和圓柱形管身三部分組成。管子的用途很廣,可用來獨奏、合奏和伴奏。尤其在中國北方的一些樂種里,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樂器。管子的演奏技巧非常豐富,除了一般經常運用的顫音、滑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外,還有特殊的打音、跨音、涮音和齒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淺也決定著管子發音的高低,吹奏時,利用口形的變化,還能模擬出人聲和各種動物的叫聲。運用循環換氣法可不間歇地奏出長時值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