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協奏曲《花木蘭》顧冠仁曲,湯良興琵琶獨奏協奏,上海民族樂團指揮。
樂曲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歷史故事熱情歌頌了這位巾幗英雄的勇敢堅強和愛國主義情操。顧冠仁據北朝民歌《木蘭辭》而作,于1980年“上海之春”音樂會上首演。
這部單樂章協奏曲采用了奏鳴曲式結構
呈示部“木蘭愛家鄉”
主部主題來自五四時期廣泛流傳的愛國歌曲《木蘭辭》(白宗魏曲),質樸委婉,富于民歌風味。琵琶施以推、拉、吟、揉等技法,使之更為柔美,表現了木蘭溫柔的少女性格。副部主題是活潑的小快板,由琵琶與樂隊不斷呼應發展著,表現了木蘭練武時的颯爽英姿。主部主題再現時,樂隊全奏,琵琶在高音區用搖指重復呼應,出現了呈示部的高潮,抒發了木蘭對家鄉的熱愛。
展開部“奮勇上戰場”
“入侵”段以樂隊強烈的不協和和弦開始,低音管樂器吹出兇暴殘忍的侵略者主題,然后琵琶以散板奏出一連串先寬后緊的音型,刻劃木蘭聞敵入侵的不安心情。接著樂隊全奏出高亢明亮的大調旋律表現了木蘭決心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堅強意志。
“出征”段在急促的馬蹄聲中展開,琵琶以“鳳點頭”的技法,描繪出戰馬奔騰、由遠漸近的出征場面。
“拼殺”段是全曲的高潮,琵琶用傳統武曲中并弦等技巧,并通過與樂隊的快速競奏和頻繁的轉調,展現出木蘭浴血沙場的壯闊畫面。
再現部“凱旋回家園”
一開始就鼓角齊鳴,描繪鄉親父老歡迎木蘭凱旋歸來的熱烈場景。然后琵琶奏出變化了的主部主題,細膩地刻劃了木蘭重整女裝時的喜悅心情。尾聲中又出現了“出征”的音調,表達了花木蘭隨時準備重跨戰馬的堅強決心。這部協奏曲在如何運用和發展民族樂器的傳統表現手法并使它與西洋音樂形式及作曲技法相結合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