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布爾:維吾爾族古老的彈弦樂器。漢文史籍中,有“丹不爾”、“彈撥爾”和“丹布爾”等譯名。琴身修長,音域?qū)拸V,音色清脆,富有濃郁的民族風(fēng)格。常用于獨奏、合奏或伴奏,是“麥昔若普”和演奏《十二木卡姆》主要樂器之一。
彈布爾的歷史較久遠,相傳14世紀時,已有演奏彈布爾的著名民間藝人。清代列入廓爾喀樂。這種樂器最初流行于南疆,1854年載于《藝人簡史》一書中。20O多年前傳到北疆和東疆,如今已成為天山南北廣大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彈弦樂器。彈布爾適于演奏熱情奔放、節(jié)奏鮮明的民間音樂,曲目十分豐富,主要為《烏扎勒》、《奧夏克》和《木夏烏熱克》等《十二木卡姆》中的曲調(diào)。 北疆和東疆的彈布爾是中音樂器。用核桃木或桑木制成,琴長150厘米左右,共鳴箱較大,除琴桿的指板上纏有 18 個絲弦品位外,在共鳴箱的面板上也設(shè)有8~ 10個竹制高音品位。張5 條鋼絲弦,定弦為(g、g、 d1、g、g),由于主奏弦g~d‘無品位,音域由(d1 ~d3 ) 。演奏時,右手食指綁鋼絲指撥彈奏,音色明亮、渾厚,富有地方特色,是維吾爾族人民在“麥昔若普”上常用的樂器。
改革后的中音彈布爾琴長140厘米,琴桿用桑木制作,共鳴箱背板用9 塊有美麗花紋的核桃木拼合而成,指板上嵌有29 個塑料品位。 琴弦5 條,定弦為(g、g、d‘、a、a),由于主奏弦a~d‘之間增設(shè)了 4 個品位,指板上的高音把位從(d3)以下,也增加了4 個品位,從而使音域擴展為從(g~g3),達三個八度。這種彈布爾還將原來面板上的品位,改嵌在延伸下來的指板上,并在琴箱上增設(shè)墊板,彈奏時右手腕都不再接觸面板,使發(fā)音清晰、音量增大。20 多年來,專業(yè)音樂團訪問都采用這種彈布爾,用于獨奏或器樂合奏。與它配套使用的還有一種改革的高音彈布爾,琴長1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