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原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其前身是1945年成立于重慶青木關的國立音樂院幼年班(后遷至江蘇常州)。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成立,幼年班隨國立音樂院并入中央音樂學院,遂改稱為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1957年6月1日正式建校并定名為“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
五十年來,學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歷經幾代人的艱苦創業。現已具備了一定的辦學規模并正朝著現代化、國際化的方向全面發展。
目前,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設有六年制中學和三年制小學,專業方面包括:鍵盤樂器演奏、管弦樂器演奏、中國樂器演奏、聲樂表演、作曲與音樂學基礎。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并依據文化課、音樂基礎課的具體課程結構,學校下設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管樂、民樂、作曲與音樂基礎課、聲樂、鋼琴基礎課、室內樂及文化課等十個教研室。現有在校生700余人。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擁有一支學術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其專業教學水平在國內堪稱一流。一些著名教授,如:黃源禮、廖輔叔、夏之秋、章彥、易開基、朱工一、周廣仁、韓里、藍玉崧、喻宜萱、沈湘、隋克強、王治隆、林耀基、潘一鳴、陳比剛等,都曾在附中擔任教學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年逾花甲的老教授,如:楊儒懷、陶純孝、王振先、金愛平、凌遠、趙屏國、吳元、鐘慧、王振山、宋濤、陳園、祝盾、王永新等等,至今仍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上,他們或直接投入教學工作,或出任教學督導,為附中的人才培養付出著辛勤的勞動。近些年來,附中的中青年教師成長迅速,在教學及藝術實踐的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獲得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已占中青年教師總數的60%以上。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曾在國內外重大音樂比賽中取得過優異的成績,是國內中青年演奏家、作曲家中的佼佼者。由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各專業教師編寫的教材、制訂的教學大綱,受到國內同行及專家們的一致好評,許多已被兄弟院校所采用。此外,附中的文化課教學,也有著良好的傳統,俞叔_、湯德章、方承國、蔡仲德等老教師出色的工作,給歷屆學生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面向全國招生,每年均有一批具有較高音樂天賦的學生通過全面、嚴格的選拔,進入附中學習。經過數年的學習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被輸送到本院大學部繼續深造。從建校至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已培養出合格畢業生2000余人,他們遍布海內外,許多人已成為各文藝院團和藝術院校的骨干,在國內外音樂界享有聲譽。施光南、儲望華、王立平、劉詩昆、殷承宗、盛中國、鮑惠蕎、王國清、黃安倫、陳佐湟等就是他們當中的優秀代表。更有許多畢業生一直默默無聞地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甚至扎根在祖國邊陲,兢兢業業從事基層文化藝術工作,為祖國的音樂文化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更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燦,姜建華、郭昶、呂思清、黃濱、郎朗等一批批少年英才脫穎而出。據初步統計,建校以來,附中學生在各種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者已達280人次,在國內省級以上音樂比賽中獲得前三名者已超過484人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也是我國音樂文化領域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十分重視藝術實踐和對外交流工作。享譽世界樂壇的著名藝術家如梅紐因、斯特恩等人都曾來校講學,傳授技藝。學校每年也要派出優秀的教師、學生,出訪世界各國,參加各種旨在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演出活動。早在1959年,當時全國唯一的青少年管弦樂隊”紅領巾樂隊”在附中成立,六十年代,這支樂隊得到了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和熱情贊揚。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鼓勵與支持下,在老師們的嚴格訓練、悉心培育下,樂隊的演奏水平日益提高,八十年代以來,還曾得到小澤征爾等世界著名音樂大師的指導。1988年,“紅領巾樂隊”更名為“中國少年交響樂團”,其編制規模與正規化程度均得到進一步加強。樂團曾先后出訪東南亞、歐洲的一些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為弘揚民族文化,宣傳改革開放成果,加強友好往來,以及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九十年代以來,附中又先后組建了“少年民族管弦樂團”、“少兒合唱團”、“少年室內樂團”“少年管樂團”。通過這些團體的演出活動,附中學生的專業素質得到了增強,藝術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為我國藝術教育優秀成果的展示增添了新的內容。
伴隨著新世紀的曙光,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進入了一個飛躍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一座現代化的、體現出二十一世紀國際水準的新校園,已于2001年落成并投入使用。今天的附中,已成為一個以教學為中心,集演出、創作、科研為一體的,有中國特色并具有國際影響的中等音樂專科學校,被人們贊譽為“音樂家的搖籃”。全體師生員工正遵循著“精藝、尚德、博學、礪志”的精神,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為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建成世界一流的專業音樂學校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