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衛仲樂,杰出的民族樂器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樂藝術“通才”,素有“琵琶大王”之美譽。衛仲 樂幼年喜愛文藝,自學吹簫,經常參加民間江南絲竹演奏。后參加國樂社團“大同樂會”,先后向鄭覲文學古琴、從柳堯章學琵琶,并受教于琵琶演奏家汪昱庭。
1933年,他參加“工部局樂隊特奏中國節目音樂會”,以琵琶獨奏《淮陰平楚》(即《十面埋伏》)而得到各方贊揚。1935年,他參加由沈知白、章枚等人組成的中國音樂研究會。1938年,隨中國文化劇團赴美演出,并灌制了多種樂器獨奏樂唱片,在美國流行甚廣,聲譽很高。1940年,回上海與金祖禮、許光毅創辦“中國管弦樂隊”、“仲樂音樂館”,致力于民族器樂事業。 1941年起,先后應聘上海英國民主電臺和蘇聯呼聲電臺的廣播演奏員。30年代以來,他曾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滬江大學等任教。1954年,隨中國文化代表團到印度、緬甸和印度尼西亞訪問演出。1955年起,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及民樂系副主任、主任等職。1962年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衛仲樂畢生致力于民族器樂事業,精通的樂器相當多,如笛、簫、二胡、琵琶、古琴等樂器,其中尤擅長琵琶,對傳統樂曲的處理首重表現樂曲的內涵,富有獨創,講究氣韻。擅長的琵琶曲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陽春白雪》、《霸王卸甲》等;古琴曲有《醉漁唱晚》等;二胡曲有《月夜》、《病中呤》等。
個人經歷
衛仲樂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音樂教育家,素有琵琶大王之美譽。他不僅精于琵琶、古、二胡、簫、笛的演奏技,而且對小提琴亦有相當高演奏水準。一位頗負盛名的外國音樂家,聽過衛先生的小提琴演奏后,十分驚訝,認定衛先生可以成為一流小提琴演奏家而勸他深造。當時衛先生早已獻民族音 樂,并不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一流小提琴演奏家”而改變獻身民族音樂的初衷。在他的一生,無論環境如惡劣、活如何艱苦,也沒有離開民族音樂這塊陣地一步;他始終秉承鄭覲文先生的教誨,實實在在地在“(捍)衛中(音)樂”正因為衛仲樂先生于民族音樂的貢獻良多,人們時常記著他。
家庭背景
衛仲樂先生,1909年農歷二月廿一(這年閏二月)生于上海一個碼頭工人家庭,父親姓殷。衛先生兄弟姊妹九人,他最小因家貧無力撫養,于襁褓中賣于一衛姓寡婦做養子,取名秉濤,又名崇福。“仲樂”一名,乃鄭覲文先生所改。衛家靠很少的一點積蓄過活,故而衛仲樂高小未畢業就被送去當學徒。
衛先生很小就喜愛音樂,自學簫、笛。此事當然不得養母支持。衛先生常于晚上在不設燈光的灶間練習。為此,很希望能得到名師指導。